必典考网

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模拟考试297

来源: 必典考网    发布:2022-10-25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475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必典考网发布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模拟考试297,更多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的模拟考试请访问必典考网高级中学语文题库频道。

1. [单选题]某教师设计了“体会《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专题,这一专题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tandard of chinese course for ordinary)(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A. 诗歌与散文
B. 小说与戏剧
C. 语言文字应用
D. 文化论著研读


2. [单选题]语文教学课堂有了多媒体的辅助会增加课容量,提升效率。下列多媒体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教学《烛之武退秦师》,可以用课件的形式出示一些重点字词的词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使知识点被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大屏幕上,使学生抓住重点
B. 教学《雷雨》,教师可以通过链接一些经典剧目的影视剧,使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人物,从人物的语言语气、神情、肖像等来理解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爱憎等情感的体验
C. 教学《我有一个梦想》,可以适当地给学生链接一些名家名讲,比如《百家讲坛》
D. 教学《琵琶行》,可以通过下载一些名家朗诵,使学生能充分地通过形象的语言进入诗歌的意境;还可以通过寻找一些比较匹配的音乐,供学生配乐朗诵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


3. [单选题]在教授《沁园春?长沙》时,教师要求学生们搜集整理毛泽东的生平事故,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对这一教学过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搜集作者的信息资料,能使学生主动地了解作者生平事故,对作者有个更深刻的印象
B. 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成果,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吸收更多的知识
C. 学生自己搜集关于诗人的资料,有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D. 搜集毛泽东的生平故事容易偏离主题,不利于课堂设计环节的进行


4. [单选题]学习《宇宙的未来》时,教师使用了下列教学补充材料。大爆炸理论(big bang theory)揭示了宇宙演化的壮阔景象。宇宙膨胀大约开始于200亿年前。这个初始时刻及其以前的条件纯属猜测的范畴。早期宇宙非常炽热、非常致密,同时也许还是很不规则的。这种不规则性和各向异性逐渐消失了。在大爆炸后数分钟内出现了一些核反应,宇宙中几乎所有的氦就是在那时合成的。随着膨胀的进行,宇宙逐渐变冷,就像热空气边膨胀边冷却一样。宇宙背景辐射就是这个早期时代的遗迹。人们一直恰当地把它称为原始火球的剩余辐射。根据一种宇宙演化的方案,随着宇宙中物质的冷却,它终将凝聚为原星系。原星系分裂为恒星并聚在一起成为范围广阔的巨大集团。随着头几代恒星的诞生和死亡.逐渐合成了碳、氧、硅、铁这类重元素。当恒星演化为红巨星时,它们便抛出凝结为尘粒的物质。从气体和尘埃云中形成了新一代的恒星。至少在一个这样的星云里,冷的尘埃坍缩成一个环绕恒星的薄盘。尘粒通过合并彼此附着并累积成较大的物体,这些物体在彼此引力的吸引下长大,形成从小行星到大行星的形形色色天体,这些天体就构成了太阳系。(选自《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大爆炸》,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年版)对上述资料的使用分析不恰当的是()。

A. 拓展关于宇宙的知识,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B. 教师积极开发课外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加丰富
C. 引用资料能够引导学生对宇宙的未来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D. 引用资料的目的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巩固文本所涉及的知识


5. [单选题]阅读《我与地坛》教学片段,按照要求答题。片段一教师教授《我与地坛》时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曾荣获第十一届日本国际舞蹈大赛最优秀奖的舞蹈--《生命之翼》,这支舞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五位成员共同演绎,他们以其独特的方式谱写出挑战命运的赞歌--不论飞到哪儿,飞翔就是目标。(播放视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也是一位身有残疾的人,一位用轮椅承载了生命之躯的残疾人。”片段二通过解读前两部分,阅读思考:①“我”在地坛思考了哪些问题?②“我”的心路历程与地坛景物有何关联?生:“我”思考关于死的事,也思考了为何出生的问题,之后剩下就是怎样活的问题。师:三个问题,都是关于生命的思考。类似的问题我们可能想过也可能没想过,但我们不可能像史铁生那样想,那样直接、残酷、刻骨铭心。师:我第一次读《我与地坛》,是在一个黄昏,夕阳给天空染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我轻轻地翻动书页,看到感触颇深处,总止不住掉眼泪。你们能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吗?为什么他会思考这些问题呢?对上述教学片段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运用充满情感的声像,叩击学生心灵,将学生引入设定的情境氛围中去
B. 导入与作者有关,蕴涵知识性,启迪学生智慧并促进学生探求新知
C. 升华式的提问,点燃学生探究激情、加深理解、促进深化
D. 教师谈自己读后初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作者情感


6. [单选题]阅读《蜀道难》的教学随笔(节选),按照要求答题。这是一天的最后一节课,我带着饱满的情绪走进了教室。今天,要给学生们介绍李白的《蜀遭难》,这就是当年被贺知章赞叹道“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的李白的成名之作,那么飘逸、雄奇、豪放的辉煌之作啊,让我自,己都激动不已。这首诗已经布置了课前预习。课上,给学生们简单介绍了李白的生平后,我让学生们自由诵读。一时间,教室里热闹非凡。“你们喜欢哪一段,可以自己来尝试着给大家读一读!”有两个同学主动举手读了其中两段,语音准确,态度认真。虽有一些不足,不过作为第一次自行诵读,应该是不错的。然后我让全班齐读了整首诗。可是,大大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们读得非常平淡,说平淡都不准确,应该是--有气无力:节奏不稳,气息不匀,声音细微,波澜不兴,情感隔离,兴趣不高。我没有批评不足,仍然肯定了大家的努力。可是沮丧的感觉似乎正在弥漫,任我怎么启发鼓动,就是再没同学愿意起来朗读了。无奈之下,点了一两个同学,居然因为害羞,站着完全不开口。课堂一下子静了下来。“好,那我就来助你们一臂之力。大家来推荐一个同学,我来教授他‘蜀山派’秘笈,读好这篇《蜀道难》!”大家一听来精神了,刚好班上有三位同学正在学播音主持,大家公推了其中一位男生来做我的这位“入室弟子”。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分析不恰当的是()。

A. 教学语言幽默.时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教学评价鼓励为主,批评为辅
C. 教学氛围活跃,朗读指导具体、明确
D. 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性化教学


7. [单选题]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下面有关“语文课程资源”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将《焦点访谈》(topics in focus)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B. 教材、课堂、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的中心
C. 为增强语文熏陶,可播放小说朗诵、评书精段、诗词评讲、散文欣赏等
D. 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具体指导阅读


8. [单选题]请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回答后面的问题。要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有时我们总是为僵化的课堂气氛而苦恼,其实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不是一天可以培养的。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是被动的执行者。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他们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聪明指数绝对超过了我们小时候,如果要是用我们的标准来衡量他们是不行的,因此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一个施展自己的平台。对以上材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始终由学生确定教学内容
B. 教学中需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C. 可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D. 语文需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起来


9. [单选题]《鸿门宴》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有一题--“许多读者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你同意这个看法吗?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的观点。”对这一题目设置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学习活动设计能够引领学生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
B. 重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C. 借助读后感,学生能够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D. 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


10. [单选题]阅读以下教学导入,按照要求答题。“相信未来”“食指”“1968”,这三个词都是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的关键词,你们首先最想了解的是哪个词?(生答“食指”)顾城有一首诗叫做《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歌,是一首朦胧诗,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作者食指,和顾城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书下的注释(念注释)。食指,原名郭路生,大家猜一猜“路生”这个名字的来历。(叫答学生)1948年,食指的母亲在行军途中生下了他,因此取名叫“路生”。食指在文学史上是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的,他的创作为一代诗人的崛起奠定了坚固的基石,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这个“新诗潮诗歌”,指的主要就是“朦胧诗”,食指和顾城都是朦胧诗的先驱。对上述导入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 生动、有趣,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B. 采用了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
C. 从导入部分了解到了顾城的生平及地位
D. 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和学习氛围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rw9743.html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