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侵犯名誉权、法律规定、经济秩序(economic order)、有期徒刑(fixed term imprisonment)、有法可依、面面俱到、执法必严(strict law enforcement)、违法必究、立案侦查、时时刻刻
[多选题]周某自己挣钱买了一套房子,其父再婚又离婚后无房可住,便来投靠周某。后父子不和,周某起诉让父亲搬走。一审法院从保护所有权的角度出发,认为儿子享有房屋产权判决父亲搬出;二审法院却从"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和对公序良俗的理解出发,认为父亲有随周某居住的权利。下列对这个案件的评述,正确的选项有哪些?()
A. 这主要是由于法官分析案件的方法和法律思维方式不同的结果
B. 法官在考虑案件时既要进行复杂的法律思维,还要考虑各种社会关系,对不同法律规范所体现的不同价值给予恰当的判断和利益的平衡
C. 法官分析案件的过程中包含了技术性,但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过程
D. 在审判的过程中法官所拥有的较大自由度不利于法律适用的统一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二审判决或裁定,如果发现错误,有权自行提审或指令其再审。这种法律监督被称为什么?()
A. A.审判监督
B. B.检察监督
C. C.立法监督
D. D.行政监督
[单选题]下列哪种监督是我国法律监督体系的核心()
A. A.国家监督
B. B.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C. C.社会舆论的监督
D. D.人民群众的监督
[单选题]某地电缆受到破坏,大面积停电3小时,后查知为邢某偷割电缆所致。邢某被控犯“危害公共安全罪”,处以5年有期徒刑。邢某不服上诉,理由是自己偷割电缆变卖所得仅50元钱,顶多属于“小偷小摸”行为。二审法官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维持原判。对此,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
A. 法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对邢某行为所作出的判断是一种事实判断
B. 《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司法解释
C. 在这个案件中,法官主要运用了“演绎推理”
D. 邢某对自己行为的辩解是对法律的认识错误
[单选题]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对该法律解释,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
A. 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B. 该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
C. 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
D. 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运行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 立法权是一定的国家机关依法享有的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等规范性文件的权力,是国家权力体系中最重要的、核心的权力
B. 法的实施方式可分为两种:法的执行与法的适用
C. 通常所说“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strict law enforcement)、违法必究”,指的是狭义的执法
D. 司法权专指审判权,即适用法律处理案件,作出判决和裁定
[多选题]下列哪些行为属于法的适用?()
A. A.某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其立案侦查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做出不起诉的决定
B. B.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某诉王某侵犯名誉权案做出判决
C. C.某监狱依法对其关押的罪犯张某的涉嫌犯罪行为立案侦查
D. D.某市工商局依法对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赵某予以行政处罚
[多选题]下列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在我国,法官和行政官员在司法、执法活动中所作的解释属于学理解释
B. B.法律推理的过程不需要法律解释
C. C.限制解释、扩充解释、字面解释属于文义解释
D. D.法律推理只能根据法的正式渊源作出
[单选题]关于法律解释,下列哪一个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A. 西方罗马帝国汇集的《学说汇纂》为对罗马法的无权解释
B. 历史上,学理解释曾经在不少国家成为法律渊源
C. 法定解释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具有填补法律漏洞的作用
D. 法律解释是法律适用活动的主要环节,是实施法律的前提,也是发展法律的一个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rvk5o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