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必典考网发布2022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模拟练习题199,更多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的模拟考试请访问必典考网初中教师资格频道。
1. [单选题]2015年4月3日晚,微博名为"朝廷半日闲"的网友发布了一张男童背部、手臂、腿上布满伤痕的照片,经过记者曝光才知是由养母所为,理由是撒谎。这起震惊人心的南京"虐童案"中养母的行为侵犯了男童的( )。
A. 生命健康权
B. 人格尊严权(right of personal dignity)
C. 隐私权
D. 人身自由权
2. [单选题]下列各种生理变化中,不属于第二性征的是( )。
A. 女性骨盆变得宽大
B. 男性长出胡须
C. 生殖器官发育
D. 男性声调变低沉
3. [单选题]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系统是( )。
A. 癸卯学制
B. 壬戌学制
C. 壬寅学制
D. 壬子癸丑学制
4. [单选题]墨子提出的"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观点,强调教学要重视量力性原则。量力性教学原则实施的基础是( )。
A. 教师吃透教材,精心备课
B. 学生身心健康,具备学习能力
C. 学校开展新课改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D. 开展家校合作,联合家长共同参与教学
5. [单选题]看到一面红旗,人们立刻能认识它,这种心理活动主要是( )。
A. 感觉
B. 视觉
C. 色觉
D. 知觉
6. [单选题]体现"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
A. 社会学习理论
B.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C. 认知学习理论
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7. [单选题]一名调皮的学生屡次扰乱课堂,教师请其站在教室的后面,教师运用了(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8. [多选题]开展班级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体现了组织班级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
A. ×
9. [多选题]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第19~21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探究·练习 一、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二、《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课文或课文以外的篇目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 单元介绍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还要多读熟读,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预习提示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查找资料,了解孟子其人和他所处的时代。 借助注释,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19.从"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的角度,写出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学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25分)
A. 19.语文课程是富有人文内涵的课程,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强化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一篇议论性说理文言文,其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逻辑严密。文章通过古代名人经历艰难困苦,磨炼个人意志,个人才干增长而担当大任、终成大业的事例论证,指出贪图安逸享乐必招致灭亡。文章由小及大而谈国事,进一步论证"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论点。这对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具有重大意义。
在进行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时,教师应明确文言文教学的难度,在教学环节设计中,注意以下几点教学安排。
①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恰当的教学导入形式,在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人生道理。
②文言文教学应强调朗读的作用。教师可安排范读、自读、分组朗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理解文本,体会学习文言文的乐趣,领悟文章深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是"润物细无声"的。教师应在带领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对文本所蕴含的人生道理进行阐述,使学生能够快速产生情感共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能在生活中正确对待困境,形成于己、于国的忧患意识,不贪图安逸享乐。
20.【参考设计】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认识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②过程与方法: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身处安乐之境时应具有忧患意识,而身处艰苦之境时则应奋发拼搏的道理,学会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2)设计依据
①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容较为浅显,说理性强,学生在了解文章阐述的道理的基础上,还要学习文章的说理方法,即论证的方法以及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单元介绍对教学也做出了一定的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课程,要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③本文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要有所成就就会有所磨炼,逆境中更应具备勇气和力量的道理。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语感以及文言常用语法的积累,但学生受生活经验限制,对文中所要表达的道理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并未建立完善、正确的价值观,也不能够在情感上完全树立直面困难、在磨炼中进步的意识,因此把"懂得人处于困境能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走向灭亡的道理"作为讲解的重点。
21.【参考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同学们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卧薪尝胆""悬梁刺股""胯下之辱"的故事?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点呢?(明确:成功的道路需要磨炼)看来大家对这些故事都有所了解,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孟子的文章,了解他的思想主张,看看他是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磨炼的。
(二)以读促思,感知全文
1.文章简介,作者简介。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
提示学生在听读时注意读音、停顿、重音、节奏,可用".""△""/"等符号标注。
(2)自由朗读课文,解决文言字词。
(3)再次朗读,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翻译全文。
结合课文注释以及其他资料翻译全文。
(三)讨论探究,深入研读
1.文章开头部分主要叙述了什么呢?
2.这六位古代贤能的人有何异同呢?
(明确:时代不同,经历相似)
3.孟子运用他们的事例想要说明什么道理呢?
(明确: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在思想上经受磨炼的句子:必先苦其心志。
(2)在生活上经受磨炼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在行动上经受磨炼的句子:行拂乱其所为。
(3)受磨炼的益处的句子: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明确:只有经历了思想上、生活上、行动上的磨炼,才能受到激励,提升自己的能力。)
4.除了这些事例之外,孟子还做了怎样的论述?
(明确: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文章的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点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6.通过刚刚对课文的分析,文章是怎样论证的?运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①文章开头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摆事实
②紧接着归纳概括第一段的事例,说明逆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讲道理
③第二段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进一步阐发上述结论。--正反面论证
④最后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学过今天的课文后你有何启示?对你以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指导作用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注意引导)
小结:回顾本篇课文所揭示的道理,诵读全文,结束课堂教学。
(五)布置作业作业: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感悟,题目自拟。
10. [多选题]阅读以下学生习作,回答第17~18小题。 案例: 后面有片风景 ①角落里的风景,不被人注意,却有自己的美。 ②我家后面有一片尘封的风景:靠着楼房的一棵树,约四层楼高,枝繁叶茂,树的旁边有着成凹状的坑地,里面的草长到坑口,轻风吹过,好像一湖的绿浪。一圈几米高的小树围绕着大树,如同花瓣簇拥着花蕊,树下的青草编织成绿毯,不知名的花点缀其中。这片只有半个操场大小的地方,仿佛与世隔绝,我是它唯一的欣赏者。 ③我喜欢在黄昏时看那里,昏黄的阳光铺在地面,树叶镀上一层金红色的光,斑驳的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撒下,像碎了一地的金子,天边大片大片的火烧云不断换着颜色,这片小小的天地在黄昏的渲染下像是剪影,又如同一幅美伦美奂的油画。我站在窗前,看着像静止的风景,思想仿佛也凝固了,所有烦恼也一起忘掉了。 ④当火烧云褪去最后一丝颜色,当月牙弯上树梢,夜幕降临,几棵树在月色下,像一朵朵亭亭玉立的雪莲。月光倾泻下来,树叶染成银色,镶嵌上星光,在风的细语中歌唱,草地上的昆虫们窃窃私语,不知疲倦。凝视着,心里仿佛被洗绦了,烦躁的心逐渐平静下来。 ⑤下雨时,是这里最欢快的时候。渐浙沥沥,一场小雨到来,树枝在风雨中轻轻摇摆,雨滴打在叶子上,发出"啪"的声响,迸溅出无数晶莹剔透的水滴。草叶被完全淋湿,叶尖不断滴落水珠。雨中,这里就是一片水墨画,朦朦胧胧中带着清新的气味,深深吸入湿润的空气,整个人都觉得神清气爽,烦心事烟消云散。 ⑥家里后面的一片风景,是我的秘密地点。在我烦恼时,总喜欢来到窗前,看着风景,想着心事。这里有一种魔力,让人能忘记烦恼。被隐藏的风景,从来都无人问津,只有被发现时,被注意时,才能有别样的美。 问题: 17.请从第③④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⑥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分) 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缺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12分)
A. 17.错别字:第③段中"美伦美奂"的"伦"应改为"轮";第④段中"洗绦"的"绦"应改为"涤"。
病句:在我烦恼时,总喜欢来到窗前,看着风景,想着心事。
以上病句缺少主语,应改为:我在烦恼时,总喜欢来到窗前,看着风景,想着心事。
18.本篇习作在遣词造句方面有诸多不当之处。如"我家后面有一片尘封的风景"中"尘封"一词,用在此处并不恰当。"尘封"是指物品放置过久,覆满灰尘;在此形容风景并不合适。可将本句改为"我家后面有一片被遗忘的风景"。再如"又如同一幅美轮美奂的油画"中"美轮美奂"常用于形容建筑物的装饰、布置,在此可以改为"色彩丰富"。
改进建议:①加强日常词语积累,注意理解词语意思;②积累名家范文中的优美句子,学习名家的用词用句;③积累与练习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