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循循善诱、行政部门(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不负责任(breach of duty)、具体表现(concrete manifestation)、诲人不倦、《教师法》(law of teacher)、教职工代表大会(teachers ' representatives conference)、民主管理权(democratic management right)、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单选题]《教师法》规定教师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雇。不符合规定情形的是( )。
A.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B. 经常惩罚学生
C.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D. 给学生起外号,导致学生自杀自伤的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学校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
A. 全体教职工大会
B. 教职工代表大会(teachers representatives conference)
C. 党员会议
D. 教育监督委员会会议
[单选题]以前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叫( )。
A. 记忆
B. 保持
C. 再认
D. 回忆
[单选题]教师通过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来帮助学生形成智力技能的阶段属于( )。
A. 原型定向
B. 原型模仿
C. 原型操作
D. 原型内化
[单选题]反复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行为或观念的神经症属于( )。
A. 抑郁症
B. 恐惧症
C. 焦虑症
D. 强迫症
[多选题]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回答17~18题。不要和父母算“经济账”①生活中,我们经常把为父母干点儿活视为获得“人生中第一桶金”的机会,于是就把这笔“经济账”算得相当清楚。姑且不说从父母那里要钱有多么缺乏合理性。为父母办事就要钱在根儿上就不对,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更多的应该是感情而不应该是利益。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么多年付出无数的心血把我们拉扯大,我们又有什么资格通过这样的理由去找父母要钱呢?②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男孩,他把自己一周干的活儿全写下来,列了一个详细的账单,上面写清了干了什么活儿,干了几次,要收几美元。他把账单给了他妈妈,他妈妈看后,照着账单把钱如数给了他。同时也给了小男孩一份账单,上面写得也很清楚,给了你生命,供你吃穿,供你上学………但最后收费那里只写了一个零。小男孩看完后,羞愧地把钱还给了母亲。③我们不应该觉得父母的关爱和付出是理所当然的。爱是相互的,父母给予我们无私的爱,我们也应有所补偿。当我们斤斤计较的时候,可曾想过父母为我们付出过多少?如果和父母算经济账,我们是算不清,也算不起的。④孩子和父母算经济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从小受到父母的不良影响。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喜欢在孩子干点儿活后给一些零钱。不管是出于什么情感,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觉得付出和物质回报应该成正比。孩子帮父母办事要钱就觉得理所当然。并且,父母给的次数越多,孩子也许还会变本加利。比如,父母要孩子买东西他们会按快递收费。父母要求加快速度。他们还会究结普快和特快的差价问题。常此以往,对下一代乃至整个家庭的影响都非常大,父母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这些问题,对孩子的物质奖励要适度,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与父母之间是经济交往关系。如果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主要是经济关系的话那这个人就太悲哀了。⑤让我们正确看待帮父母做事这个问题,不要和父母算“经济账”,要多去翻“感情账”。
17.从第④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找出一处病甸,并分别修改。(8分)
18.指出该习作的一个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展开分析。(12分)
A. 17.错别字:第④段中,“变本加利”的“利”改为“厉”;“究结”的“究”改为“纠”。病甸:父母给予我们无私的爱,我们也应有所补偿。修改:父母给予我们无私的爱,我们也应对父母有所回报。
18.该习作存在的缺点之一:论证缺乏说服力。分析:①论据不足。文章的论证顺序和论证结构比较完整,在开头和结尾都点明了“不要和父母算经济账”。但在论证这一论点的过程中,作者先是列举了反面论据,借外国小朋友和父母算“经济帐”的例子引出论点,再由此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收束全文。因此论据略显单薄,可以再列举几个更有说服力的论据,采用正反两方面论证,会使论证更加严密和更有说服力。②论证方法单一。作者在文章只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说服力不足。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很多,如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力求做到语言简洁,没有错别字和病甸。
[多选题]材料:
刚参加工作,我就担任高一(2)班的班主任。一个月过去了,我所带的班自习课上基本没有安静的时刻,学生肆意串桌,嬉笑打闹,纸飞机在教室内飞来飞去。我厉声斥责,摔粉笔盒,还抓过几个捣蛋头罚站,让他们写检查、打扫卫生……办法想了一个又一个,可见效甚微。隔壁杨老师班上却总是静悄悄的。我几次从他们班门前走过,都发现杨老师只是坐在讲台上看书,学生在安静学习。
我纳闷,杨老师有什么"魔法"让学生如此安静?我向她询问管理学生的方法,她微笑着说:"我其实有点不负责任呢。他们嬉闹的时候,我不说一句话,就在那里看书。慢慢地,他们也就安静了。"她说得风轻云淡,可我知道,事情绝没有这么简单。看到我疑惑的样子,杨老师换了一种方式跟我解释:"我曾看过两幅画,都叫《安静》。一幅画的是一个湖,湖面平静如镜,湖中倒映着远山和花草;另一幅画的是激流直泻的瀑布,旁边有一棵小树,小枝丫上有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可爱的小鸟正在酣睡。你觉得哪一幅画更好呢?"
我想了一下,回答说:"后者更好,通过直泻瀑布与酣睡小鸟这一动一静的细节对比,凸显内心的静然。"
"对啊。"杨老师笑着说,"他们不是都喜欢闹吗?那我就来个动静对比,一个人安静地看书。看我安安静静的,他们怎么好意思再嬉闹呢?您知道吗?有时候安静要比喧闹更有力量。"
我豁然开朗。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杨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A. 【参考答案】
材料中杨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值得肯定。
首先,杨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的道德规范。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做到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材料中,杨老师针对学生的管理纪律方面的做法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动与静对比的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形成学生自律的品质。
其次,杨老师的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榜样。材料中,杨老师自己在热闹的课堂上安静地看书,给学生树立了读书与守纪的榜样,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从而让学生发挥向师性,向杨老师学习。
最后,杨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的道德规范。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良师益友。材料中,杨老师对于学生的嬉闹行为能够理解与尊重,而不是一味地采取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手段去加以制止,这种尊重与理解学生的理念符合关爱学生的要求。
综上可知,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与研究学生、关爱与尊重学生,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rezvy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