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工作重点(working emphasis)、实际问题(practical problems)、《理想国》、必要性和重要性(necessity and importance)、"教书育人"、"知行合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思考(positive thinking)、绝知此事要躬行、下笔如有神
[单选题]"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于()方面对教师的具体要求。
A. 关爱学生
B. 教书育人
C. 爱岗敬业
D. 为人师表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这句话指出教师要()。
A. 终身学习,拓展视野
B. 严于律己,作风正派
C. 谦虚谨慎,相互帮助
D.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单选题]只有小王陪伴,小黄才到公园散步。如果小王不去图书馆,那么小李也不去图书馆。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
A. 小李在图书馆内,则小黄没有去公园散步
B. 小王在图书馆内,则小李也在图书馆内
C. 小李不在图书馆内,则小黄在公园里散步
D. 小王在公园内散步,则小黄也在公园内散步
[单选题]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选拔出统治国家的哲学家一一最高统治者"观点的是( )。
A. 柏拉图
B. 凯兴斯泰纳
C. 卢梭
D. 亚里士多德
[单选题]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是( )。
A. 人格
B. 性格
C. 能力
D. 气质
[单选题]下列哪项工作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
A.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 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C. 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D. 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
[单选题]已知|a|=2,|b|=l,a与b的夹角为60°,又c=ma+3b,d=2a-mb,且c⊥d,则实数m的值为( )。
B. 6或-6
C. 1或-6
D. -1或6
[多选题]高中的统计与初中的统计有哪些区别?
A.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初步感受了抽样的必要性;学习了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体会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在高中必修内容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统计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学习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标准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学特征;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了解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统计内容使学生对数据统计的全过程有所体验,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统计观念主要包括统计意识、统计方法以及对统计结果的正确认识。高中阶段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系统地经历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全过程:一方面,在此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统计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进一步休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多选题]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人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人认为读万卷书胜过行万里路。
根据以上文字所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
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
A. 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
《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这说明,古人都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追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人们获得真知的途径,强调的是读书学习和亲身实践的关系,我认为,二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二者不可绝对分开。
读万卷书就是要博览知识学问。关于读书,中外先哲有过许多脍炙人口的箴言: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等等。这些名言都旨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开卷有益,读书有益。读书能让人透过别人的视角看世界,书里有漫长的历史,有精彩的故事,有广博的智慧,有那些因时间和空间的阻碍我们无法亲听、亲见的一切。书籍,为我们的心灵开了一扇窗,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有所得,有所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是以最低的成本了解世界间接经验的方式,而"行万里路",是对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不经蜀道,不知蜀道之难;不见长江,不知长江之急;不登华山,不知山峰之险。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路。人是在行走中遇见不同坐标的,在行走的路上,我们会经历未曾经历的,体验未曾体验的,遇到未知的很多人和事他们会告诉我们不同的故事和人生,这远比书上的文字鲜活生动。行走是一种进入生活的态度,只有切己体察,身体力行,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会学会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才能把书中的知识升华为自己独有的能力和智慧。
明代圣人王阳明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的思想。知行合一,知是指知识,行是指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我们不仅要认识,而且要不断实践。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只有知行合一,去看、去听、去感觉,才能真正认识这个世界,感悟这个世界。只行路,不读书,即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会感到迷惘。所以我们要做到知行合一,边读书边行路,把书上读到的在行路中印证,把路上看到的在读书中领悟;用读书来指导行路的方向,用行路加深对读书的理解。这样才能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见地。
清代的学者梁绍壬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这句话意为:阅读了万卷书,行走过万里路,拿出来炫耀的自然是他人,我通过它受益良多。无论是读书还是行路都是为了增长见识,对世界、对人生有自己的深刻体会,二者不可偏废。
[单选题]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positive thinking)、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这说明他的哪种教学能力比较突出?( )
A. 教学认知能力
B. 教学反思能力
C. 教学监控能力
D. 教学操作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r5ne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