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2022模拟在线题库121

来源: 必典考网    发布:2022-05-02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270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必典考网发布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2022模拟在线题库121,更多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的模拟考试请访问必典考网高级中学语文题库频道。

1. [单选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tandard of chinese course for ordinary)(实验)》提出了表达与交流的具体目标,下列要求不恰当的是()。

A. 口语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
B. 进一步提高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C. 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D. 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2. [单选题]某教材课文《荷塘月色》的单元导读有这样一段文字:这个单元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这些中外散文名篇,凭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段文字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

A. 助读系统
B. 知识系统
C. 作业系统
D. 范文系统


3. [单选题]阅读有关多媒体运用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这种美,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语文课堂教学,也是执教者智慧、激情和技巧熔铸而成的艺术,而任何艺术品都在于突破因袭的模式,创造独特的美学风范。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对上述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B. 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逼真的情境,增大课堂容量
C. 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使五官官能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D.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 [单选题]在学习必修课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教师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设计一篇导游词来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故都的秋》,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任务设计综合多种能力,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
B. 任务设计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紧密,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C. 要求以导游词的形式呈现故事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D. 任务要求更多的是语言上的渲染,不必聚集于文本细节


5. [单选题]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问题。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tandard of chinese course for ordinary)(实验)》对文言文教学的具体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授,还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批判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读《烛之武退秦师》,应该看到车辚辚马萧萧的战争场面;读《季氏将伐颛臾》,要能听到一向温和敦厚的孔子慈颜一怒、三呵门生时的不满。要培养学生批判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自己理性地判断、评价。例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中国人的称谓特点,可得出这样的认识:除了凝聚了中华民族礼仪的优点以外,更多的是权力意识、等级意识、奴性意识。教学《兰亭集序》时,启发学生思考:王羲之在这篇序文中,对当时名士的几种生存方式持怎样的态度。对上述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语文学科应该以人为本,使学生通过学习古代优秀作品(excellent works),具有崇高的精神品格和人生境界
B. 教师要有重点地、少而精地教学字、词、句,不必逐字逐句地串讲,针对学生疑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启发
C. 注重在阅读中举一反三,在阅读实践中学习并运用这些词法和句法
D. 把每篇文章都作为经典作品来赏析、背诵


6. [单选题]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偏离了讨论的主题,以下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回到讨论主题的是()。

A. 进行小组成员任务分工,并要求组长承担监督责任
B. 规定完成的时间,以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紧迫感
C. 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之中,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D. 设定奖励和惩罚制度,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 [单选题]下面是一位教师讲授《再别康桥》的教学方法,阅读后回答问题。(1)运用合作、探究、讨论、朗读的学习方法。(2)教学中应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尝试,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浅层到深层,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做准确的把握。(3)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如运用多媒体播放图片、音像等。(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朗诵诗歌时的伴奏音乐,以营造利于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情景氛围。以下相关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对诗歌的学习产生兴趣
B. 让学生反复诵读,会让学生感到厌倦
C. 教师很好地掌握了诗歌的教学思路
D. 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8. [单选题]“找一些中国古典名曲,配乐朗诵这首诗,配乐时注意音乐和诗意的协调”,这是《琵琶行》一课的“研讨与练习”,对其设计意图分析不恰当的是()。

A.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力
B.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C.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D. 引领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9. [单选题]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没有情感的课堂是痛苦的,让学生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在课堂上能真情流露,与主人公共命运,与作者形成情感的交流与对话,以情来陶冶学生,以情来激励学生。情感既是教育的目标,也是教育的手段。比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听了《父亲》的歌曲,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父亲,想想父亲给自己的关爱。其实老师如果有能力,最好自己给学生唱,或者让有能力的学生唱,这样学生更有深刻的体会。我在教学《白杨礼赞》的时候,给学生唱《小白杨》,尽管唱得没有歌星好,可是学生还是觉得我们老师真行,于是就更加深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拜,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上述教学反思片段分析不正确的是()。

A. 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B. 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每一个课堂中都有重要的地位
D. 在具体教学时,教学方式需要尽可能地多样化


10. [单选题]教师设计“新闻与传记”系列的选修课程,下列选项中适合的是()。

A. 演讲与辩论
B.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C. 文章写作与修改
D. 语言文字应用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r406ev.html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