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社会秩序(social order)、潜移默化(imperceptibly influence)、公共秩序(public order)、利他主义(altruism)、社会规范(social norm)、法制观念、教育法(educational law)、具体情况(concrete conditions)、自我中心(egocentricity)、思想品德形成
[单选题]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有法制观念取向者属于()时期的特征。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道德成规前期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称为()。
A. 说服法
B. 榜样法
C. 陶冶法
D. 锻炼法
[单选题]"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这体现了何种德育方法?()
A. 榜样示范法
B. 说服教育法(educational law)
C. 情感陶冶法
D. 品德评价法
[单选题]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 道德认识
B. 活动和交往
C. 道德情感
D. 道德意志
[单选题]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的特征是()。
A. 认识到法律不是死板的条文
B. 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
C. 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D. 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
[单选题]晓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concrete conditions),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晓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A. 自我中心(egocentricity)阶段
B. 权威阶段
C. 可逆阶段
D. 公正阶段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qqyd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