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老人上了公交车,发现忘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903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必典考网发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老人上了公交车,发现忘"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必典考网初中教师资格频道。

  • [多选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老人上了公交车,发现忘带老年卡,对司机说:我没带老年卡,让我上车行吧?司机说:抱歉。按规定,您不出示老年卡,就必须投币。有位乘客听到,怒了:你这人咋这么不通情达理?人家都已经说明了,你还刁难。司机说:公司规定,我不能违背:你既然这么好心,要不替老人把车费付了吧?这位乘客后退,说:凭什么?司机自己掏出钱来,替老人投了币。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联想和感情,写一篇论说文。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

  • A. 【写作思路】材料中的故事,虽然短小但发人深省。公交车司机的做法符合公司规定,却被乘客指责太不通情达理。但最终解决问题的人却是这位不通情达理的公交车司机。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公交车司机与乘客的做法,来确定文章立意。如果从公交司机的角度出发,可以立意为遵守规则与人情变通。公交车司机一方面遵守了公司的规定要求老人投币,一方面又充满人情味的为老人垫付车费,将规则与人情融合到了一起,其做法让人动容、令人深思。如果从乘客的角度出发,可以立意为做人做事应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中的乘客明显是站在道德至高点去批判别人的行为,但当自己也面临同样的境遇时,他的做法却不尽如人意。可见,讲道理是一回事,做事又是另一回事。我们不能光说不做,更不该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当然,若从社会道德层面进行立意也是可以的,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教育是( )。
  • A. 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班级教育
    B. 道德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
    C.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
    D. 家庭教育、班级教育、社区教育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未列入我国刺绣工艺中"四大名绣"的是( )。
  • A. 苏绣
    B. 京绣
    C. 湘绣
    D. 蜀绣

  • [单选题]找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游戏,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按照“1=4”“2=8”“3=24”的规律,下列选项中,应填入“4=( )。”空缺处的是( )。
  • A. 88
    B. 96
    C. 104
    D. 112

  • [单选题]小刚数学基础很好,对数学中的定理、公式很容易就能记住,这种记忆是( )。
  • A. 形象记忆
    B. 逻辑记忆
    C. 情绪记忆
    D. 运动记忆

  • [单选题]德育中情感陶冶法是指在教育者的激发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其向觉进行行为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 )A.正确B.错误
  • A. B

  • [单选题]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主要原因有( )。 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②对外交通发达 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 ④西欧处予文化低潮时期 ⑤唐统治者大多推行三教并行的宗教政策
  • A. ①②③⑤
    B. ①④
    C. ①②③③⑤
    D. ①②③④

  • [单选题]班级管理中,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称为( )。
  • A. 校长
    B. 教师
    C. 班主任
    D. 班干部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q9zpv.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