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阅读某教师"从《社戏》到《故乡》看鲁迅"教学设计,回答第16小题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55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必典考网发布"阅读某教师"从《社戏》到《故乡》看鲁迅"教学设计,回答第16小题"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必典考网初中教师资格频道。

  • [多选题]阅读某教师"从《社戏》到《故乡》看鲁迅"教学设计,回答第16小题。   案例: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故乡》中的人物形象,知道了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本节课我们也借鉴这种手法,探究文章的主旨。   【比较阅读】   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回顾这段文字:"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读着这段优美的文字,我们眼前浮现出一个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小英雄形象。说到少年,《社戏》中也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请大家比较《社戏》中的少年和《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找出他们的相似点。   年龄:和"我"年龄相仿,十一二岁。   生活环境:离海边不远的偏僻的农村。   生活状况:无忧无虑。   和"我"的关系:和"我"以哥弟相称,与"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性格特征:活泼、勇敢、热情、纯真……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他们非常相似,我们可以把少年闰土看成《社戏》中那群少年中的一个。他们都是"我"在故乡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是充满阳光的、美好的少年。   【讨论续写】   当年的小英雄闰土长大后,却变成了一个迟钝麻木的"木偶人"。二十年后,《社戏》中这群孩子在故乡见到"我"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讨论:二十年后,长大了的《社戏》中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续写:想象二十年后"我"在故乡遇到其中一个孩子的情景,进行续写。   续写要求:①结合人物特点和时代背景;②写出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的变化及"我"的感受;③150字左右。   【展示交流】   展示并说出自己续写的理由,其他同学补充评价,老师点评。   问题: 16.(1)评析"比较阅读"环节的作用。(10分)   (2)评析"讨论续写"环节的目的。(10分)

  • A. 16.(1)题干教学设计"比较阅读"环节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 ①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究,温故知新。 比较阅读是深入研读的重要形式之一。题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展开对《故乡》《社戏》中不同少年形象的比较阅读,帮助学生进行梳理、思考、分析、对比,发现并归纳不同少年形象所展现出的共同特质,逐步深入对文章主旨的积极探究,获得思维的拓展与鉴赏评价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深入体味到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妙处,形成对两篇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新颖独到的、富有个性的认识,为进一步开展"讨论续写"环节的教学奠定基础。 ②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比较阅读是基于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的探究性阅读。题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故乡》《社戏》两篇课文中人物形象进行探究分析,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比较阅读"的学习方法,达到本课教学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调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进行知识迁移,将知识内化为"长效"的知识,逐步学会举一反三;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巩固了知识,增强了记忆。 (2)题干教学设计设置"讨论续写"环节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 ①延伸拓展,启发学生真正理解文本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在"讨论续写"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结合上一环节的比较阅读,根据任务类型特点,对二十年后的人物、情景进行思考,展开想象。其意在通过讨论式、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延伸与拓展,激发学生思考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深刻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的变化及其变化背后的社会背景,真正理解文本主旨,体会作者面对这一人物形象变化时的复杂情感,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②尊重学生,使学生获得听、说、读、写、思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讨论续写"环节要求学生在上一环节"读"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提问,思考并讨论,想象并续写。其意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与思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与个性化的理解;获得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养成勤于动脑,乐于表达,易于动笔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一名教师看到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扮鬼脸却没有理睬,根据斯金纳的理论,这位教师这样做依据的是( )规律。
  • A. 泛化
    B. 分化
    C. 消退
    D. 强化

  • [单选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以学习教科书中的知识为主,这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这反映出教学过程的( )特点。
  • A. 认识的间接性
    B. 认识的教育性
    C. 认识的交往性
    D. 有领导的认识

  • [单选题]课堂气氛的类型主要包括( )。①积极的课堂气氛②消极的课堂气氛⑧一般型课堂气氛④对抗的课堂气氛
  •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 [单选题]心理辅导的目标是( )和寻求发展。
  • A. 行为矫正
    B. 学会适应
    C. 克服障碍
    D. 学会调适

  • [多选题]课外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 )
  • A. ×

  • [单选题]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其实施程序是( )。
  • A. 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 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 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 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 [单选题]某小学推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社会新人的办学理念,开设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书法、民族器乐等课程。为彰显其办学成果,学校组织大型表演性活动,学生在冬季雾蔼天长时间室外集体排练,导致大部分同学出现持续发烧、咳嗽的症状。这主要说明该学校( )。
  • A. 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
    B. 发掘传统文化
    C. 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D. 忽视教育的育人功能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q72o7.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