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必典考网发布"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趋势。"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幼儿教师资格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必典考网教师考试频道。
[多选题]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趋势。
A.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①儿童的语言最初是对话式的,只有在和成人互相交往中才能进行。②幼儿期对话言语有进一步发展,这和儿童与成人关系的变化,以及儿童活动的发展相联系。③独白言语是在幼儿期产生的。(2)从情境言语逐渐过渡到连贯言语。①3岁前儿童的言语主要是情境言语。②随年龄增大,情境言语比重下降,连贯言语比重上升。(3)讲述逻辑性逐渐增强。主要表现在讲述的主题逐渐明确,层次逐渐清楚。幼儿讲述逻辑性的发展需专门培养。(4)逐渐掌握语言表情技巧。在专门的教育下,幼儿的表述逐渐完整、连贯、清晰而有逻辑,而且能够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声音的高低、强弱、大小、快慢和停顿等语气和声调的变化,使之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多选题]材料:
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不仅体现于显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根植于隐性的思维模式中。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得如此绵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这个民族独特的方法论和辩证法原则,得益于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路径。辩证矛盾思维即是其中之一。
辩证矛盾思维特别注重时间性。既然矛盾双方之间的辩证运动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时间就不是可有可无的,而必须是参与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辩证思维特别看重“时机”,追求“时中”。
“时中”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蒙”卦的《彖传》:“蒙,享。以亨行,时中也。”意思是说,蒙卦表示希望亨通,所以,以通来行事,是符合“蒙”这个时机的。可见,所谓“时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合乎时宜”,二是要“随时变通”。中而非时,不谓之中。同样,时而不中,更不谓之中了。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韩国的国君韩昭侯准备修建一个高门,但他的谋士屈宜臼却奉劝他不要这么做。屈宜臼说:“如果你非要修建这个高门,恐怕你还等不到这个高门修建完,就要死了。为什么呢?因为时机不对。国君在自己家修建一个高一点的门楼,搞得气派一些,有错吗?没有错。当年我们国富民强的时候,你如果修建一个高门,肯定没有问题。可是今天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秦国去年刚刚攻占了我们的宜阳城,我国元气大伤,你偏偏要在这个时候修建高门,势必会使百姓离心,将士散德,韩国的败落就不可避免了。”结果,韩昭侯没有听屈宜臼的劝告,而屈宜臼的预言也应验了,高门还没有修好,韩昭侯就去世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故事,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正如屈宜臼说的那句话;“吾所谓时者,非时日也。夫人固有利、不利时。”意思是说,我所说的时间,不是客观的时间,而是参与到事情当中来的时间。在合适的时间做一件事情,效果会很好;在不合适的时间做同一件事情,往往会很糟。这正是“举事而不时,力虽尽而功不成”的道理。
正因为此,中国文化对时间非常敏感,强调做任何事情都要相时而动,顺势而行。
《中庸》中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宋代学者朱熹在注释“时中”时也说:“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即是指,“中庸”,是因“时”而“中”的,并非骑墙、折中,更不是简单、僵化的“中间地带”。“时中”又是何其之难!因为它在实践中很难把握,你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抓住它,然后照本宣科地去实践。但是,认识到这种困难并不是坏事,因为你一旦明白了“时中”的艰难,就会有一种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又会让你在行为中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相时顺势,减少犯错。
(摘编自祝和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
问题:
(1)辩证矛盾思维为何特别注重时间性?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2)追求“时中”,对个体而言有何价值和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A. 【参考答案】
(1)矛盾双方之间的辩证运动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时间是参与事件的重要因素。
(2)“时中”对个体而言有很大的价值和作用:①在合适的时间做一件事,效果很好;在不合适的时间做同一件事,往往很糟。②“时中”让个体有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让个体在行为中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相时顺势,减少犯错。
[单选题]涂鸦活动中,贝贝笔下的卢老师奇丑无比,有同伴讥笑贝贝,卢老师对有些不高兴的贝贝笑着说:"宝贝,你把我的头发画得卷卷的挺好看的,"卢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她能( )。
A. 公正待生
B. 正面激励
C. 严于律己
D. 严慈相济
[单选题]婴儿出生大约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其微笑,这种微笑称为( )。
A. 生理性微笑
B. 自然微笑
C. 社会性微笑
D. 本能微笑
[单选题]向家长系统宣传和指导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的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形式是( )。
A. 咨询活动
B. 家长委员会
C. 家长学校
D. 电话联系
[单选题]图文混排是Word的特色功能之一。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在文档中插入剪贴画
B. 可以在文档中插入图形
C. 可以在文档中插入文本框
D. 可以在文档中插入配色方案
[单选题]七彩幼儿园的李老师即将去参加省里组织的“幼儿园技能大赛”。于是,她想从上一次在“幼儿园技能大赛”中获得冠军的白老师那里获取一些比赛经验,但却遭到了白老师的拒绝。对此,白老师的做法( )。
A. 不正确,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
B. 正确,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
C. 不正确,缺乏循循善诱的品德
D. 正确,注重专业素养的提升
[单选题]以下和"张林和王明是同事"判断不同的是( )。
A. 李红和王彤是同学
B. 张峰和赵勇是朋友
C. 胡华和胡康是父子
D. 李白和杜甫是诗人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老舍作品人物形象的是( )。
A. 祥子
B. 秦二爷
C. 祥林嫂
D. 祁老人
[多选题]材料:
李老师第一次带中班,她发现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更喜欢告状。教研活动时,大班教师告诉她说中班幼儿确实更喜欢告状,但到了大班,告状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问题:
(1)请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10分)
(2)请分析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减少的可能原因。(10分)
A. 【参考答案】
(1)幼儿的告状行为是指幼儿认为自己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如下:
①中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中班幼儿已经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会因为自己在活动中遵守老师的要求而感到快乐。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同时也开始关注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幼儿认为同伴的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时,就会向老师告状,希望老师纠正同伴不道德的行为。
②为了引起老师的关注,吸引老师的注意。每个幼儿都渴望获得老师的关注和喜爱,当幼儿看到同伴的“不当”行为时,会为了获得老师的关注、认同和好感而告状,想要以此提高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
③中班幼儿的独立性还有待发展,不能独立地解决同伴交往的问题。幼儿发现同伴侵犯自己的利益或同伴的行为与自己的意愿发生冲突,但以自己的力量难以做成某件事情或实现某种意图时,便会借助成人的力量,让成人为自己想办法或帮自己解决。
(2)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减少的可能原因:
①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大班幼儿对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情感。在这个年龄,分清好与坏、爱小朋友、爱集体等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幼儿已经有了自己比较明确的道德判断,不再过多地需要成人的权威来主持和维护“正义”。
②大班幼儿的自我评价进一步发展。幼儿晚期,幼儿开始出现独立的自我评价。幼儿对成人对他的评价逐渐持有批判的态度。幼儿不再完全依赖成人对他的评价,不再盲目地去获得成人的认可,而是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性的自我评价。
③大班幼儿的独立性有所发展。大班幼儿不再单纯地依赖老师去解决同伴交往问题,而是能够和同伴相互协商解决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q2yd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