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兴趣爱好(interests and hobbies)、良师益友(mentor)、首要任务(primary task)、以身作则(set an example)、志存高远、严于律己、多媒体网络教室、相互配合(interwork)、计算机网络理论(computer network theory)、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单选题]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在教学材料和方式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个别差异。刘老师所处的教师成长阶段是( )。
A. 关注生存阶段
B. 关注情境阶段
C. 关注学生阶段
D. 关注自身阶段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某学校新入职的马老师,担心学生的成绩会影响到领导和同事对自己教学水平的评价,为此,经常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经常挖苦、训斥学习落后的学生,放学后还时常把个别不守纪律,学习不用功的学生留在教室写作业。关于马老师的做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马老师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B. 马老师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更关注学习结果
C. 马老师通过将学生留堂以培养学生好的习惯
D. 马老师积极教育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
[多选题]什么是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包括哪几方面?
A. 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也称潜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隐性课程的特点主要有:
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
第二,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第三,隐性课程的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
第四,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辩证统一:
第五,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
第六,隐性课程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
隐性课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各种人际交往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人际交往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建立学校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隐性课程的重要内容。
②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性文化与非制度性文化。
③学校物理环境构成的物质性文化。
[多选题]课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 )
A. 对。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单选题]学习顿悟说与行为主义的联结说的实质意义是一致的。( )A.正确B.错误
A. B
[单选题]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达维多夫提出的。( )A.正确B.错误
A. B
[单选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 )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 上课
B. 社会活动和交往
C. 读书和作业
D. 谈话和讨论
[多选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一)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课程选修模块之《网络技术应用》,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第五节“组建局域网”。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这一节课的实际演练,使学生对前面介绍的计算机网络理论(computer network theory)、通讯介质、通讯协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2.技能目标
掌握简单的网络的组建方法、步骤。
3.情感目标
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养成从网上查找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对象分析
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认识了网卡、网线、光纤、交换机等通讯介质及NetBEUI,TCP/IP协议,但对以上概念仍没有实际的接触。因此,学生跃跃欲试,望能够动手组建局域网,对以上概念进行一次实操演练。
请针对以上材料回答下述问题。
(1)应选择什么样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会比较合适?
(2)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3)给出教学过程中会用到的两种组建局域网的方案。
A. 【参考设计】
(1)双绞线、水晶头、网钳、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控制管理软件。
(2)教学重点:网络协议的安装,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教学难点:网卡驱动程序的安装。
(3)老师可以展示这两种教学方案:①两台计算机直接相连;②两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设备连接。具体实施时,可针对机房条件,决定选择哪种组网方案。
[多选题]材料:
初一新生刚刚离开小学,进入陌生的新环境,往往摸不着头绪。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我在接新班时,反复琢磨,采取了下列措施:
1. 建立家长微信群。一拿到学生信息,我马上建立了班级家长微信群,让家长第一时间了 解孩子所在班级和班主任的情况,我也提前了解了学生和家长的情况。
2.招募学生“志愿者”提前布置教室。为了让孩子和家长第一次进教室就能有一种温馨的感觉,我在班级里招募“志愿者”,请住得较近的孩子提前一天来校打扫布置教室,还特别招募几名有特长的学生为班级出第一期黑板报,呈现我的带班理念及经家长和学生讨论通过的班训和班名。劳动过程中,我一一拍照,并将照片发到微信群里。
3.引导学生树立集体观念。对一个新班而言,让孩子们树立集体观念是首要任务。开学前,我在微信群里发起讨论和交流,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开学第一天,我不急于向孩子们宣布班规,而是先讲解我们的班训和班名。
同时,我还设立了各种为班级服务的“志愿者”岗位,如领取教材 “志愿者”、领取校服“志愿者”……孩子们积极报名认领岗位,每个学生都成了班级“志愿者”,班级每一项工作都有“志愿者”在服务。
这样,我班学生的几十颗心很快就凝聚在一起,成为了一个有灵魂的集体,
问题:
请结合材料,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14分)
A. 【参考答案】
这名班主任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这名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为人师表的要求。为人师表要求老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尊重同事,尊重家长。材料中老师第一步建立家长微信群,积极和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这体现了为人师表中尊重家长、和家长相互配合(interwork)的要求。
其次,这名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书育人的要求。教书育人要求老师能够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老师第二步招募学生“志愿者”提前来到教室布置温馨的教室环境,特别是选择了一些有特长的学生为班级出版第一期黑板报,这体现了教书育人中因材施教的要求,同时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全个性发展。
再次,这名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爱岗敬业的要求。爱岗敬业要求老师对工作高度负责,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材料中老师的几个做法如:如何帮助学生能够适应初中的生活、如何能够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这均体现了爱岗敬业中老师对工作高度负责、勤恳敬业的态度。
最后,老师的做法也能体现关爱学生要求。关爱学生要求老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材料中老师非常关心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情绪转变,让学生扮演“志愿者”的角色,积极参与到班级建设,融入班集体,这都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从以上描述中我们能够看到,一名合格优秀的班主任是经过老师本人的多重心血来铸就的,我们应该在以后的工作中时时铭记教师职业角色的使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多选题]接受学习一定是有意义学习。
A.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的过程。而接受学习是指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接受学习既有可能是有意义学习,也有可能是机械学习,关键看新旧知识之间能否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pl07j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