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437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金瓶梅》(jin ping mei)、中国外交政策(chinese foreign policy)、第二次工业革命(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不结盟政策(non alignment policy)、超级大国(superpower)、“平均地权”、独立自主外交政策(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男女老幼、镇南关大捷、甲午中日战争

  • [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 A. 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C. 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
    D. 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 [单选题]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 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 [单选题]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 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 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 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 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 [单选题]《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问世后风靡全国,被誉为“四大奇书”。这些作品都是()。
  • A. 适应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
    B. 明末异端思潮的载体
    C. 正面刻画商人的群体形象
    D. 反映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集

  • [单选题]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B. 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
    C. 发展生产以巩固根据地
    D. 争取农民参加革命战争

  • [单选题]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 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 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 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 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 [单选题]既率领清军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又率领清军抗击过八国联军的清军将领是()。
  • A. 邓世昌
    B. 左宝贵
    C. 冯子材
    D. 聂士成

  • [单选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不包括()
  • A. A.重工业B.轻工业C.电力工业D.化学工业

  • [单选题]二战后初期,美国控制西欧市场主要运用()
  • A. 政治手段
    B. 经济手段
    C. 军事手段
    D. 外交手段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pg4jn4.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