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关规定,对在校园结伙斗殴、寻衅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823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教学秩序(teaching order)、教育主管部门(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寻衅滋事(make trouble deliberately)、提升写作能力、相关规定(relevant regulations)、身材矮小(short stature)、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with productiv ...)、参考答案、不随意注意(involuntary attention)、全面发展。

  • [单选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关规定,对在校园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 )来处置。

  • A. 学校
    B. 教育主管部门
    C. 家长
    D. 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
  • A. 教育问题
    B. 教育规律
    C. 教育价值
    D. 教育现象

  • [单选题]在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次明确提出德、智、体几个方面协调发展,并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with productiv)
  • A. 洛克
    B. 卢梭
    C. 裴斯泰洛齐
    D. 夸美纽斯

  • [单选题]教师授课时,通过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语速等来吸引学生的( )。
  • A. 有意后注意
    B. 无意后注意
    C. 有意注意
    D. 无意注意

  • [单选题]我们熟悉的某位身材高大的人,不会因为他站得远,看上去矮小,就把他知觉为一位身材矮小的人。这是知觉的( )。
  • A. 意义性
    B. 整体性
    C. 恒常性
    D. 选择性

  • [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我们不需过多重视
    B. 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结业的一个检测,要特别重视
    C. 测验成绩出来后要将学生划分等级,并公布榜单
    D. 应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突出音乐学习的整体效果,强调音乐学习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 [多选题]材料:   古文的写作讲气,词句的长短与声调的高下,说话时的婉转或激昂,都是由气势决定的。这个气势里就含有作者的感情在内。作者由气势决定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读者则从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中去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   就作者来说,他在写作时,不是考虑什么手法,而是考虑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表达正确,怎样把感情表达出来。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不是学会了种种手法,才让自己的情意去凑合各种手法。一凑合就成了做作,就写不好文章了。要达到前人写作的高境界,就要学通他们下笔的精妙处;要懂得他们写作是基于情意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有意做作。这样,到自己写作时,才能本着自己的情意,透过气势来表达声情,在表达不同的声情中自然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   因声求气不光是会读出文章的声情来,还要求能长久熟读。这样读,当然是读经过时间考验的名篇;这样读,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简便方法。由于熟读,接触书里的词汇时,不是孤立的,而是连同整个句子一起记熟的。这样,当对这个词完全懂得时,就对这个词在不同句子里的意义变化,以及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用法都懂了。自己在写作时,可使之用得合乎法则。因声求气,就是透过熟读来学习写作的一种方法。   (摘自周振甫《文章例话》,有删改)   问题:   (1)古文写作过程中的"因声求气"应重点关注哪两个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分)   (2)文章认为应如何通过读书来提升写作能力?请简要分析。(10分)
  • A. 【参考答案】 (1)"因声求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根据气势决定词句的长短与声调的高下;二是读者从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中得到气,即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感情。 (2)根据文章的论述,通过读书来提升写作能力,应讲求以下方法: ①读书时要学习并学通作者下笔的精妙之处; ②不能只学手法而忽略情意,还要读出文章的声情来,在表达声情过程中自然形成各种艺术手法; ③要读经过时间考验的名篇,而且要长久熟读,从而懂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能够使它们在自己写作的文章中用得合乎法则。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p49dx7.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