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24中医肛肠科学(中级)[代码:327]每日一练海量练习(04月28日)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661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医护人员(medical staff)、麦门冬汤、社会舆论(public opinion)、重要措施(important measure)、疏肝理气(relieving the depressed liver)、行气活血(promoting circulation of qi and blood)、疏肝解郁(relieving liver qi stagnation)、病原体感染(pathogen infection)、温补肾阳(warming kidney yang)、法律条文

  • [单选题]太阴病发黄,其治法为

  • A. 温阳散寒,健脾燥湿
    B. 温补肾阳(warming kidney yang),利水退黄
    C. 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D. 温中散寒,利湿退黄
    E. 健脾和胃,行气利水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治宜
  • A. 栝蒌薤白半夏汤
    B. 枳实薤白桂枝汤
    C. 栝蒌薤白白酒汤
    D. 桔枳姜汤
    E. 桂枝生姜枳实汤

  • [单选题]淋家误用汗法可引起
  • A. 小腹弦急
    B. 便血
    C. 尿血
    D. 口舌干燥
    E. 大汗出

  • [单选题]春温后期,余邪留伏阴分的热型是
  • A. 寒热往来
    B. 身热夜甚
    C. 夜热早凉
    D. 身热不扬
    E. 低热不退

  • [单选题]四气是如何总结出来的
  • A. 是从人体的感觉总结出来的
    B. 是从机体的反应总结出来的
    C. 是从疾病的性质总结出来的
    D. 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E. 是从药物药用部位、质地轻重等推导出来的

  • [单选题]既能开窍醒神,又能治疗各种疮疡、咽喉肿痛、目疾、口疮等的常用药物是
  • A. 芒硝
    B. 冰片
    C. 朱砂
    D. 石膏
    E. 石菖蒲

  • [单选题]香附具有的功效是
  • A.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B.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C. 调理脾胃,行气止痛
    D. 疏肝理气,纳气平喘
    E. 疏肝解郁(relieving liver qi stagnation),燥湿化痰

  • [单选题]由元参、麦冬、犀角、银花、黄连、生地、连翘、竹叶心、丹参组成的方剂是
  • A. 犀角地黄汤
    B. 凉膈散
    C. 普济消毒饮
    D. 仙方活命饮
    E. 清营汤

  • [单选题]组成药物为细生地、玄参、麦冬的方剂是
  • A. 生化汤
    B. 益胃汤
    C. 地黄饮子
    D. 增液汤
    E. 麦门冬汤

  • [单选题]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此症是
  • A. 邪犯肌表
    B. 外邪入里
    C. 邪在半表半里
    D. 邪犯肠胃
    E. 邪犯肺卫

  • [单选题]以下所列项目不属白色主病范围者为
  • A. 夺气
    B. 脱血
    C. 虚证
    D. 寒证
    E. 水饮

  • [单选题]感染的含义是
  • A. 病原体侵入人体的过程
    B. 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
    C. 病原体侵入人体的一种方式
    D. 人对病原体缺乏抵抗力而发病
    E. 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 [单选题]有关消毒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B. 可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
    C. 可防止患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pathogen infection)
    D. 即使有了强有力的消毒措施,医护人员也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E. 对不同的传染病消毒效果相似

  • [单选题]下列不属医学道德评价方式的是
  • A. 社会舆论
    B. 内心信念
    C. 法律条文
    D. 传统习惯
    E. 自我评价

  • [单选题]中气虚弱的表现是
  • A. 胖而能食
    B. 肥而食少
    C. 形瘦食多
    D. 形瘦食少
    E. 胃火亢盛

  • [单选题]血栓外痔的内治原则是
  • A. 清热凉血,散瘀消肿
    B. 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C. 清热利湿,解毒散结
    D. 养阴清热,解毒祛湿
    E. 理气活血,润肠通便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ozn68p.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