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品德教育(moral education)、因材施教、京杭大运河(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不良行为(bad behavior)、扬长避短、责任感和使命感、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人格尊严权(right of personal dignity)、严师出高徒
[单选题]"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是( )。
A. 教会学生知识
B.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C. 有目的地培养人
D. 教会学生与人交往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教师职业的很大挑战来自于不断变化的学生,没有一成不变的学生,自然也没有处处皆可适用的经验,因此,教师不能年复一年地套用固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而必须( )。
A. 以研究者的眼光对待教育教学
B. 要尊重和赞赏每一位学生
C. 改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D.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单选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规定中小学应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是( )。
A. 3小时
B. 2小时
C. 1小时
D. 0.5小时
[多选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星云大师为弘扬佛法,发愿建一座佛光山寺。可过程却十分艰难,寺庙的周围荆棘丛生,难以选址修建不说,为了给弟子们化缘,他还常常需要长途跋涉。一日,天降大雨,山路湿滑,星云大师不小心摔下山谷。弟子们找到他时,看到他身上的累累伤痕,痛心不已。星云大师却微笑着说:"我自幼出家做和尚,完全是自愿的。生活很艰辛,只要你不忘记最初为什么开始,就心甘情愿。不忘初心,就是力量。"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说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A. 【参考范文】参考范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一我看初心
初心者,一人起初所怀之至诚至纯之心也。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多少人尚不忘初心?更多者恐怕是忘却初心,不是失魂落魄,惶惶不可终日,便是如小丑一般追名逐利,违心奉承。
唯有不忘初心,追逐人生理想的脚步方才不会偏移。而一旦丧失初心,后果便不堪设想。一代名相李斯,年少时师从荀子,欲求治国之学,以佐君主行仁政,富国民。然李斯却逆探主上之心,改以因袭商君苛法,以愚民为上,尽舍其师苟卿之学,而忘求学之本心。虽李斯后来登上丞相之位,然最终致使天下大乱,秦国灭亡。其本人也以腰斩之刑落了个悲惨结局。初心一失,便迷失了方向,路再笔直,人也会跌落山崖。
初心不只会助我们坚定方向,也会为我们带来无限动力。读读张载的"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多么有震撼力的心声啊,他从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内心深处喊出,引领着一代代的文人志士投身于伟大的事业中去。以此为初心,顿觉浑身正气,精神爽朗。
宰相张居正走在田间阡陌时看到了民生之艰,彼时他立下初心:"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遂痛下决心,厉行变法,改变民生,振兴九州。虽然变法一事,阻挠重重,但那初心始愿,如同一柄冲破险阻的长矛,更坚定了他必胜的决心。他以惊人的毅力在非议声中,清丈田地,行考成法,一改弊端,终使大明中兴。当我把这些故事串联在一起,我突然发现,华夏上下五千年,岂不正是一段不忘初心的民族史?我随时光眺望,从先秦父子李冰,不畏艰难险阻修筑都江堰,到隋朝倾尽国力打造京杭大运河,再到清未曾国藩的洋务运动,实业救国。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没有在历史长河中湮灭,之所以长久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难道不正是这个民族一直秉持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初心始愿吗?
今日之中国,我看到更多的人拾起初心,将一己私利弃于路边,怀揣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毅然上路。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照耀东方;到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振奋国人;再到十九大胜利召开,展望复兴,这个伟大的民族亦正昂首阔步,向着伟大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初心,犹如漆黑洞穴里燃烧的火把,予一人,予一民族,予一社会以光明方向,以温暖动力。那就让我们高举这火把,勇往直前,再创辉煌吧!
[单选题]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 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 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 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 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单选题]李老师是初二(3)班的班主任,他一直信奉严师出高徒,常常对冥顽不灵的小明同学实施体罚,督促其学习。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李老师因材施教,遵循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B. 李老师依法实施指导评价权
C. 学校可依法将小明同学送至专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D. 小明虽有错在先,但其人身权受到了侵犯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的慨念关系,与"土豆一马铃薯"一致的是( )。
A. 坦克一战车
B. 录音机一录音笔
C. 萝卜-青萝卜
D. 番茄一西红柿
[单选题]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
A. 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B. 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C.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
[多选题]材料:开学不久,班主任贾老师发现明朗同学不喜欢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做小动作,不按时完成作业。贾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发现明朗虽然有不少缺点,但也有优点,需要肯定和鼓励。于是,贾老师找他谈话,说道:“你有缺点,但也有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找自己的优点,如实向我汇报,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明朗找到贾老师,很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贾老师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明朗脸上露出了微笑。从此,明朗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问题:(1)结合材料,谈谈贾老师主要遵循了哪一德育原则。(6分)(2)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2分)视频讲解
A. (1)材料中贾老师主要遵循的德育原则是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长善救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材料中贾老师能够了解并认可学生心肠好、乐于助人、力气大等优点,同时也教导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行为体现了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2)贯彻这个原则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方面。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②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③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地展开思想斗争,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oqw0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