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新唐书》(new tang book)、民生主义(livelihood)、全民族抗战、第二次工业革命(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争权夺利、封邦建国、耕者有其田(land to the tiller)、“节制资本”、坚持实事求是、中日民族矛盾
[单选题]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 内阁大臣虽非宰相,但拥有实权
B. 阁权与君权、部权冲突时,阁臣必败
C. 明朝六部有超越君权的权力
D. 内阁与六部是争权的两个中央机构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分封制”称为“封建制”,是指古代帝王裂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地。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与其概念不符的是()。
A. 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
B. 汉高祖封侄子刘濞为吴王
C. 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于燕地
D. 康熙封四子胤稹为雍亲王
[单选题]“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
A. 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 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 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 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单选题]《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人工匠后,不得别人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稍(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单选题]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中华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公民。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B.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 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单选题]孙中山明确指出:“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为此他主张()。
A. 平均地权
B. 耕者有其田(land to the tiller)
C. 扶助农工
D. 节制资本
[单选题]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 分封制的瓦解
B. 封建王权的强化
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上层建筑的变化
[单选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实行改革开放
C. 坚持实事求是
D. 解放思想
[单选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不包括()
A. A.重工业B.轻工业C.电力工业D.化学工业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oek3q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