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必典考网发布"案例:
陶老师准备上摄影创作课,却苦于没有足够的摄影器材"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必典考网高中教师资格频道。
[多选题]案例:
陶老师准备上摄影创作课,却苦于没有足够的摄影器材供学生使用。于是,他改上摄影鉴赏课,在教学中,讲解了布列松等大师的摄影作品及其艺术风格。有些同学听课后跃跃欲试,也想实践操作。然而陶老师告诉学生,大师的艺术不是可以轻易模仿的,而且需要专业的摄影器材,目前我们学校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问题:对陶老师教学活动的优、缺点进行评析(12分),并谈一谈如何在条件欠缺的学校开展相关内容的教学(8分)。
A. 优点:
陶老师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将摄影创作课改为鉴赏课,并且在鉴赏过程中讲解了摄影艺术家的作品及其风格,这体现了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拓宽美术视野,尊重多元文化”的理念。另外,通过该课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缺点:
(1)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而陶老师却因器材欠缺,未达成这一教学目的。
(2)课程标准理念中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而陶老师在学生想动手实践的时候却以“大师的艺术是不可以轻易模仿的”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这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会使得学生丧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在资源欠缺的情况下可由以下三种方式进行解决: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摄影实践的创作,这样在摄影器材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学生很好地进行操作,并且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2)课前准备需加强,可让有条件的学生自带摄影器材,并且在教学中也要进行合理地分组,保证每个学生可以进行操作。
(3)在学生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其他的活动,如教学生制作取景框,并且进行取景的活动。这
样在学生动手实践的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摄影取景知识的了解。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情形可以归结为注意的( )功能。
A. 保持
B. 调节
C. 监督
D. 选择
[单选题]晓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发出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属于感觉的哪种现象?( )
A. 适应
B. 对比
C. 联觉
D. 统合
[单选题]小丽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常对其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牢固,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 复述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计划策略
[单选题]把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
A. 操作的定向
B. 操作的模仿
C. 操作的整合
D. 操作的熟练
[单选题]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能力就越强。( )A.正确B.错误
A. B
[多选题]案例:
崔老师在教授《宛自天开——古代园林》一课时,课前提出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把学生分为两组去搜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相关的资料、图片。课上,让两组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小组代表分别讲解自己对资料的认识和理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讨论结束后,老师进行总结,对一些不明确的知识进行点拨。最后让两组同学进行辩论赛,对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重要性进行辩论。下课之前,崔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们课后去探寻一下当地的古代园林有哪些,用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去欣赏感受这些历史留下来的珍贵建筑。学生纷纷表示通过这一堂课受益良多,对中国的古代园林有了更深的理解。
问题:
(1)本节课崔老师主要用了哪些学习方式?
(2)高中美术课堂组织辩论赛是否合适?
A. (1)材料里,崔老师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是让学生应用自主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课程中学生们分组展示、讨论、辩论赛都是应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
(2)高中生认知水平和理解力有很大提高、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更愿意展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高中的美术课程中,组织辩论赛是合适的,并且可以起到良好作用。一方面,辩论赛符合高中生的能力水平,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辩论赛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展示和巩固,通过辩论赛可以很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odp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