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指出,若"上印三二张,未为简单,若能印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331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梦溪笔谈》、生产力发展水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活字印刷术(typography)、阿波罗计划(apollo project)、分镜头脚本、文本具体分析、星球大战计划(star war plan)

  • [单选题]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指出,若"上印三二张,未为简单,若能印数十干张,则极为神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A. 活字印刷的改进
    B. 雕版印刷的推广
    C. 胶泥印刷的诞生
    D. 金属活字印刷的产生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美国最早实现了载人登月,其载人登月计划的名称是( )。
  • A. 空间站计划
    B. 曼哈顿计划
    C. 阿波罗计划(apollo project)
    D. 星球大战计划(star war plan)

  • [单选题]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
  • A. 发散思维
    B. 形象思维
    C. 抽象思维
    D. 直觉思维

  • [单选题]"量杯实验"是测验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其策划者是( )。
  • A. 桑代克
    B. 苛勒
    C. 斯金纳
    D. 陆钦斯

  • [单选题]( )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 A. 德育目标
    B. 德育内容
    C. 德育原则
    D. 德育方法

  • [多选题]简述建构主义教学原则。
  • A. 【参考答案】 (1)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的学习中。 (2)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 (3)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的特征。就是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日常的活动或实践整合多重的内容或技能。 (4)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从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 (5)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教师应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6)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 (7)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 (8)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 [多选题]声卡包含的基本功能部件有哪些?
  • A. 【参考答案】 (1)主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 (2)混音芯片--CODEC; (3)音乐合成器; (4)总线接口和控制器; (5)外部输入/输出口。

  • [多选题]材料:   影视产品挤压纸媒读物是当下一个明显趋势,正推动文化生态的剧烈演变。前者传播快、受众广、声色并茂,具有文字所缺乏的诸多优越,不能不使写作者们疑惑:文学是否已成为夕阳?   没错,如果文字只是用来记录实情、实景、实物、实事,这样的文学确实已遭遇强大对手,落入螳臂当车之势,出局似乎是迟早的事。不过,再想一想就会发现,文学从不限于实录,并非某种分镜头脚本。优秀的文学实中寓虚,虚实相济,常有镜头够不着的地方。钱钟书先生早就说过:任何比喻都是画不出来的。说少年被"爱神之箭"射中,你怎么画?画一支血淋淋的箭穿透心脏?今人同样可以质疑:说恋爱者在"放电",你怎么画?画一堆变压器、线圈、插头?   画不出来,就是拍摄不出来,就是意识的非图景化。其实,不仅比喻,文学中任何精彩的修辞,任何超现实的个人感觉,表现于节奏、色彩、韵味、品相的相机把握,引导处缺略、跳跃、拼接、置换的变化多端,使一棵树也可能有上千种表达,总是令拍摄者为难,没法用镜头来精确地追踪。在另一方面,文字的感觉化之外还有文字的思辨化。钱先生未提到的是:人是高智能动物,对事物总是有智性理解,有抽象认知,有归纳、演绎、辩证、玄思等各种精神高蹈。所谓"白马非马",具体的白马黑马或可入图,抽象的"马"却不可入图;即便拿出一个万马图,但是"动物""生命""物质""有"等更高等级的相关概念,精神远行的诸多妙门,还是很难图示和图解,只能交付文字来管理。若没有文字,脑子里仅剩一堆乱糟糟的影像,人类的意识活动岂不会滑入幼儿化、白痴化?   可见有了这两条,写作者大可放下心来,即便撞上屏幕上的声色爆炸,汉语写作的坚守、发展、实验也并非多余。恰恰相反,文字与图像互为隐形推手。一种强旺的文学成长,在这个意义上倒是优质影视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摘编自韩少功《镜头够不着的地方》)   问题:   (1)文中画线处"镜头够不着的地方"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如何理解文中认为的"文字与图像互为隐形推手"?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10分)
  • A. 【参考答案】 (1)"镜头够不着的地方"是指文学中"虚"的部分,具体指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感觉化、意识的非图景化,如超现实的个人感觉等,镜头没有办法精确呈现;二是文字的思辨化,人的智性理解、抽象认识、高级概念等,很难图示和图解,镜头不好表达,只能交给文字。 (2)文字和图像相比,长处在于虚实相济,一是感觉化、非图景化,二是思辨化,能更好地管理高级概念,这些是图像无法做到的。没有文字只有图像,有些东西无法表达出来,而且人的意识活动也会退化。但文字和图像相比,也有弱势,图像传播快、受众广、声色并茂,在记录实情、实景、实物、实事上大大优于文字。因此,文字和图像互有短长,一方的局限正是对另一方优势的确认,这不仅不会削弱对方,反而会促进对方的发展。优质的影视生产离不开强旺的文学生长,声色爆炸也会促进写作的坚守、发展、实验,所以文字和图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互为隐形的推手"。

  • [单选题]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别,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制的建立要依据( )。
  • A.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 生产力发展水平
    C. 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 民族和文化传统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o5e3rk.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