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生产资料(means of production)、必然趋势(inevitable trend)、中国革命(chinese revolution)、民主革命(democratic revolution)、国民革命、政治力量(political power)、工农联盟、“左”倾冒险主义、党的中心工作、矛盾激化(intensify the contradictions)
[单选题]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一次决议中说:“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和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力,绝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上述材料表明()
A. 中国共产党分析了中国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斗争的发展
B. 中国共产党分析了中国社会矛盾激化(intensify the contradictions)的状况,强调了武装斗争的重要作用
C.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的正确策略方针
D. 中国共产党坚持“城市中心论”,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多选题]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是()
A. A.分布集中,易于形成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B. B.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反抗性和革命性极强
C. C.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易于结成亲密的工农联盟
D. D.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革命最彻底,并且与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纪律性最强
[单选题]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 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 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 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单选题]美国学者本杰明•杨在《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中的中国共产党》一书中讲到,长征途中共产党完成了“在地域和战略上的关键性转变”。这种“在地域和战略上的关键性转变”的主要意义在于()
A. 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B. 彻底结束了“左”倾思想的困扰
C. 形成了与国民党对峙的局面
D. 推动了国共再次合作的早日实现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nzy4x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