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事半功倍(made easy)、真情实感(true feelings)、体验生活(experience life)、《荷塘月色》(moonlight over the lotus pond)、拿来主义(copinism)、“填鸭式”、中心环节(central link)、放任自流(let students be)、为我所用、收效甚微(brings little effect)
[单选题]某教师在讲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时,并没有一开始就进入课文讲授,而是让学生利用20分钟时间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体了解,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这一教学活动理解正确的是()。
A. 此活动突出了重点.抓住了教学的中心环节(central link)
B. 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整单元的内容有所把握,形成整体的学习思路
C. 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活动具体、明确,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D. 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学习《拿来主义》,教师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其相关写作背景。对这一教学资源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 提高学生信息查找能力,符合教学目标
B. 打破封闭式教学状态,天南海北的信息为我所用
C. 能够贯彻研究性学习的先进理念
D. 过于依赖网络,不利于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单选题]刘勰提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根据这一观点,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写作教学引导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
B. 引导学生写作过程中注重字词的锤炼、修辞的运用
C. 鉴赏文本,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入情入境
D. 写作前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单选题]下面是某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课堂教学的看法:在新课实施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新课改关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理念,片面地追求教学的表面热闹和活跃。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但同学们在热闹的课堂中却收效甚微(brings little effect)。以下对上述案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语文教学处于放任自流(let students be)状态,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课堂交流
B. 语文教师采用了“活动式”的教学形式,课堂上教师一味追求让学生或分组讨论,或交流感情,或表演角色,而把自己仅仅作为一名“旁观者”或其中的“一员”,导致讨论交流的泛化、肤浅化
C. 这是一种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取代“填鸭式”的课堂活动
D. 这种教学学生可以有效地接收消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单选题]某教材课文《荷塘月色》的单元导读有这样一段文字:这个单元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这些中外散文名篇,凭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段文字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
A. 助读系统
B. 知识系统
C. 作业系统
D. 范文系统
[单选题]请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回答后面的问题。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绩与排行的压力下,语文也渐渐失去了轻松和活跃的氛围,变得沉重与凝滞;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语文删去了活动与场景,只剩下知识与思辨。在应试的背景下,学生认为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讲,做做练习题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要学好语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对以上材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重视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B. 语文存在于生活之中,实践性就是语文的其中一个显著特征
C. 语文课程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
D. 语文课程要特别重视人文性,实现人文性后再体现工具性
[单选题]阅读以下课堂收束,按照要求答题。(师配乐范读)师:很多人都说要朗诵得好是需要技巧的。掰开了,揉碎了,设身处地地走近作者,朗诵时就顾不得什么技巧了。现在,请大家想象自己就是辛弃疾,重新回到文本,自由朗诵一遍。(生自由朗诵)师小结:辛弃疾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我喜欢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时的柔情,我喜欢他“醉里挑灯看剑”时的豪情,我更喜欢他“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情……对上述课堂收束分析恰当的是()。
A. 再读有助于总结文本思想内涵
B. 总结语能够激起学生情感共鸣
C. 朗诵指导应该放到整体感知部分
D. 结束语富有文采,有助于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nxjyk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