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最大值(maximu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
...)、抗震设计规范(seismic design code)、第一阶段(first stage)、地震动参数区划图(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
...)、大多数(most)、天然地基基础(natural base foundation)、力放大系数(force amplifying coefficient)
[单选题]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不宜采用下列()。
A. 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中的地震基本烈度
B. 采用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
C. A+B
D. 众值烈度值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按反映谱理论确定动力放大系数(force amplifying coefficient)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 动力放大系数(force amplifying coefficient)最大值为2.25
B. 一般情况下,可按自震周期及场地土类别,通过反映谱曲线确定动力放大系数(force amplifying coefficient)
C. 当有场地的剪切波速、质量密度、分层厚度等实测资料时,可用场地评定指数确定动力放大系数(force amplifying coefficient)
D. 当结构自震周期T大于场地特征周期TG时动力放大系数(force amplifying coefficient)应取最大值2.25
[多选题]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要求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时,下述不正确的说法是()。
A. 天然地基基础(natural base foundation)抗震验算时,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基本组合值
B. 地基抗震承载力应取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C. 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级别确定
D. 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根据设计地震烈度确定,且不得小于1.0
[多选题]建筑抗震设防目标内容包括下列()。
A. 小震不坏
B. 中震可修
C. 大震不裂
D. 大震不倒
[多选题]《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采用两阶级设计实现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下述表述中()是错误的。()
A. 第一阶段设计是承载力验算,第二阶段设计是弹塑性变形验算
B. 承载力验算时应取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
C. 第二阶段设计时目标是满足第二水准目标
D. 对于大多数(most)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多选题]地基土的地震效应可分为介质效应与地基效应,下列()不属于介质效应。()
A. 软土的震陷
B. 砂土液化
C. 振动和破坏
D. 强度丧失
[多选题]在建筑抗震设防水准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众值烈度是对应于小震不坏水准的烈度
B. 众值烈度是一个地区50年内地震烈度的平均值
C. 罕遇地震烈度比基本烈度约高一度
D. 50年超越概率2%~3%的地震烈度是指基本烈度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nrjre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