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道教名山的一项是( )。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455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本质属性(essential attribute)、潜移默化(imperceptibly influence)、教师职业倦怠(teacher burnout)、结合实际(combined with practical)、家庭生活(family life)、浙江普陀山、“一刀切”、“职业倦怠”、各种活动(various activities)、经验丰富(well experienced)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道教名山的一项是( )。

  • A. 茅山
    B. 崂山
    C. 武当山
    D. 九华山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 A. 阶段性
    B. 互补性
    C. 顺序性
    D. 差异性

  • [单选题]“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幼儿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富有想象力,又富有艺术性的答案却被老师判为零分。老师的做法忽视的是( )
  • A. 幼儿的独立性
    B. 幼儿的创造性
    C. 幼儿的完整性
    D. 幼儿的发展性

  • [单选题]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述的主要内容是( )
  • A. 基因理论
    B. 条件反射
    C. 进化论
    D. 细胞学说

  • [单选题]甲、乙、丙三个球,一个是红色,一个是蓝色,一个是黄色。丙比黄色球大,甲和蓝色球不一样大,蓝色球比丙小。据此,可以推出( )。
  • A. 甲是红色,乙是蓝色,丙是黄色
    B. 甲是蓝色,乙是黄色,丙是红色
    C. 甲是黄色,乙是红色,丙是蓝色
    D. 甲是黄色,乙是蓝色,丙是红色

  • [多选题]材料:由新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会经历一段艰难甚至于痛苦的转折,在这一时期,教师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其中包括职业倦怠,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化解,可能会出现教师情绪低落、缺乏意义感、跳槽等。请以教师职业倦怠”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书写。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 A. 【参考范文】三管齐下,克服职业倦怠当前中小学教师中间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影响着教师的个人意义感和教育教学工作。职业倦怠主要是由于动机的缺失造成的。而造成教师动机的缺失又有很多具体原因,如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使他们感到失望,对自主和尊重的强烈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而使他们失去信心与热情,工作环境中的人文关怀的缺乏也会使他们的热情消退,等等。我认为针对职业倦怠应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薪酬激励。人们普遍认为,对代理人最传统最直接的激励方式是激励性报酬。激励性的报酬安排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作为一个职业在所有职业收入中所占的地位的高低位次;二是教师工资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即建立在从教年限和国家政策基础上的增长和绩效上的激励。做好第一个方面可以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是对在职教师继续从教的激励;做好第二个方面则可以鼓励教师更加尽心工作,提升专业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是晋升制度激励,晋升是对教师工作与能力的认可,本身就是激励性质的。专业组织中流行的“非升即走“惯例,越来越影响到聘任制下的教师管理。制定建立在教龄和绩效基础上的晋升制度,一方面是对教师表示认可,鼓励其继续努力;另一方面也起到挽留教师的作用。教龄与经验是教师的宝贵财富,学校应当对之提供相应回馈,经验丰富(well experienced)的老教师理应受到更多的鼓励与尊敬。最后是人文关怀,教师是一个情感高投入的职业,情感的高投入及高收益会带来极大的幸福感,但别人往往只看到教师幸福及充实的一面。并不了解教师工作的另一面,即情感高支出的同时,其折磨及挫伤也可能更大。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关怀可以有效地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在方方面面:善于倾听、对工作的表扬与支持、多与教师交流、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等等。这些都可以照亮教师心灵的天空,可以让教师感受到尊重,建立起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信任感。我们不应拿圣人的标准来要求教师,教师也有自己的需求以及缺点,需要得到社会和学校的关注与帮助。当他们遭遇到职业生涯发展的瓶颈、产生职业倦怠时,外界的援助无疑是雪中送炭,重新给他们点燃热情之火,助他们顺利走出困境。【解析】写作思路:(1)该题目立意在材料中表达得较为明显,主题为数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文中提到了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教师情绪低落、缺乏意义感、跳槽等。材料最后明确提出以职业倦怠为话题进行写作。(2)可以写议论文,从自己对职业倦怠的认识这个角度去写,或者写对职业倦怠的应对措施都可以。选择较为灵活,没有固定的套路。(3)扩充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事例的论据方面较难把握,建议结合相应论据及自身或他人工作体验。(一)评分标准:一等(50-38)紧密围绕教育背景、教师身份写作,立意切合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等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结构严谨、文体明确、语言优美、引经据典、字体优美;(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素养,结合教育场景、学生心理,站在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维度书写)二等(37-25)站在教师立场思考主题,中心符合教师职业倦怠的诱因及其对策”,中心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文体突出、语言通顺、字迹清楚;(符合教师的职业素养,稍微联系理论和现实)三等(24-12)围绕怎样更好地进行专业发展,如何克服专业发展道路上遇到的问题等角度,中心基本符合题意、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文体基本符合、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四等(11-0)无法理解或完全错误理解“职业倦怠”意思,“三观”观念错误,中心偏离题意、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空洞、文体不明、矫揉造作、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不具备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基本写作能力欠缺)(二)写作硬性扣分项目:写作与文章相关的硬伤主要集中在内容残缺和语言表达基本功上,主要几大硬性扣分项目有:标题:不写,扣5分;文章结尾:不写,字数多于600字,扣10分;少于600字,残文11分以下;语句错误:2个扣1分,5个扣3分,多余5个,字句错误降等,降12分。

  • [多选题]为了了解中班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教师选择了“狗、人、船、乌”四张图片,要求幼儿从中挑出一张不同的。很多幼儿拿出了“船”,他们的理由分别是:狗、人和鸟常常是在一起出现的,船不是;狗、人、鸟都有头、脚和身体,而船没有;狗、人、乌是会长大的,而船是不会长大的。问题:(1)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班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特点。(2)基于上述材料中幼儿的发展特点,分析教师应如何实施教育。
  • A. (1)材料中幼儿的分类能力体现出以下特点:①依据生活情境分类,即幼儿把日常生活情境中经常在一起的东西归为一类。材料中幼儿认为“狗、人和鸟常常是在一起出现的,船不是”所以将狗、人和鸟分为了一类,这体现出幼儿是根据生活情境进行分类的特点。②依据感知特点进行分类,指幼儿根据颜色、形状、大小或其他特点分类。材料中幼儿认为“狗、人、鸟都有头、脚和身体,而船没有”所以将狗、人、乌分成一类,即体现出幼儿根据感知特点进行分类的特点。⑧依据概念进行分类,指幼儿可以根据概念,也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来进行分类。材料中幼儿认为“狗、人、乌是会长大的,而船是不会长大的”所以把狗、人、乌分为一类,说明幼儿已经掌握了狗、人、鸟和船的本质属性,即体现了幼儿根据概念分类的特点。(2)幼儿分类能力的培养应该在不同的环境、各种活动(various activities)中进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的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①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随时随地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如引导幼儿观察外界事物,获得对于外界世界的认识,丰富事物表象。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习垃圾分类,对可回收的塑料瓶、纸制品以及不可回收的果皮、电池等进行分类,不仅锻炼幼儿分类的能力,同时也进行了环保教育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②在各种活动(various activities)中,教师提供多种多样可操作的玩具,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去感知事物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点,促进幼儿对物体基本的物理属性进行认识。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分类的相关经验,为促进幼儿分类能力做准备。⑧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比较能力,提供给幼儿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材料,幼儿通过比较了解事物之间的异同,为完成分类打下基础。以间接指导为主要手段,促进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激发幼儿对分类的兴趣。④注意培养幼儿掌握基本水平概念。基本水平概念具有一定的信息量,且能够让幼儿较为容易的进行认知。例如在教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基本概念进行认识,例如鱼、虫、鸟等基本概念,而不是先教他们上位概念,如动物、植物;也不该先认识下位类概念,例如草鱼、鲤鱼等。认识到了基本水平的概念以后,幼儿就掌握了理性的分类能力,在下次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就会将具有一定属性的物体分类在一起。

  • [单选题]"五脏"指的是( )。
  • A. 心肝脾肺肾
    B. 心肝脾肺胆
    C. 心肝脾肺胃
    D. 心肝脾肺胰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n5o8o0.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