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23中医针灸学(中级)[代码:350]相关专业每日一练(06月13日)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215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均匀分布、理论依据(theoretical basis)、因地制宜(local conditions)、知情同意权(informed consent right)、扶正祛邪、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最佳时机(the best time)、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family planning institutions)、执业医师法(practicing physicians law)

  • [单选题]下列关于五脏所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心藏神
    B. 肝藏魂
    C. 肺藏魄
    D. 脾藏意
    E. 肾藏智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
  • A. 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
    B. 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C. 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
    D. 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E. 以上均不是

  • [单选题]既能祛风解表,炒炭又可止血的药物是
  • A. 羌活
    B. 白芷
    C. 桂枝
    D. 荆芥
    E. 苍耳子

  • [单选题]黄柏具有的功效是
  • A. 清湿热,退血热
    B. 清湿热,除疳热
    C.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D.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肺止咳
    E.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竹叶石膏汤组成药物的是
  • A. 人参、粳米
    B. 石膏、麦冬
    C. 知母、生地
    D. 甘草、半夏
    E. 竹叶、麦冬

  • [单选题]麻子仁丸主治脾约证的病机是
  • A. 血虚津枯
    B. 肠胃燥热
    C. 血虚肠燥
    D. 风热血燥
    E. 热结阴亏

  • [单选题]关于“独语”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所致
    B. 气郁痰结,阻蔽心窍所致
    C. 气郁化火,痰火互结,内扰心神所致
    D. 可见于郁证
    E. 可见于癫证

  • [单选题]空痛属于
  • A. 气血精髓亏虚
    B. 气血运行不畅
    C. 脾胃湿热
    D. 肝阳上亢
    E. 气滞血瘀

  • [单选题]不符合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表现是
  • A. 大量结核菌一次或短时间内数次侵入血循环,到达肺部所引起
    B. 两肺从肺尖到肺底均匀分布,小点状阴影,约2mm大小
    C. 病灶大小、密度基本相同,短期病灶可融合
    D. 病灶边缘较清楚,如有渗出性反则较模糊
    E. 1周内可出现典型的结节影

  • [单选题]一因车祸受重伤的男子被送去医院急救,因没带押金,医生拒绝为病人办理住院手续,当病人家属拿来钱时,已错过了抢救最佳时机(the best time),病人死亡。本案例违背了病人权力的哪一点
  • A. 亨有自主权
    B. 享有知情同意权
    C. 享有保密和隐私权
    D. 享有基本的医疗权
    E. 享有参与治疗权

  • [单选题]下述机构中的医师不适用执业医师法(practicing physicians law)的是
  • A.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family planning institutions)
    B. 药品生产经营机构
    C. 医疗机构
    D. 预防机构
    E. 保健机构

  • [单选题]在额部,当两眉头之间的腧穴是
  • A. 攒竹
    B. 太阳
    C. 鱼腰
    D. 印堂
    E. 当阳

  • [单选题]内关配伍足三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所属的配穴原则是
  • A. 上下配穴
    B. 左右配穴
    C. 前后配穴
    D. 表里经配穴
    E. 本经配穴

  • [单选题]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的主穴是
  • A. 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
    B. 关元、中极、膀胱俞、三阴交
    C. 肾俞、志室、气海、三阴交
    D. 关元、中极、三焦俞、三阴交
    E. 肝俞、肾俞、太冲、太溪

  • [单选题]临床治疗素体阳盛患者,宜慎用温热药物,其理论依据是
  • A. 因时制宜
    B. 因人制宜
    C. 因地制宜
    D. 用热远热
    E. 扶正祛邪

  • [单选题]益母草具有的功效是
  • A. 活血调经,利尿,清热通便
    B. 活血止痛,消癥散结
    C.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D. 活血通经,凉血止血
    E. 活血调经,消癥散结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l7xnjl.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