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972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s)、肝功能(liver function)、中毒性(toxic)、毛细血管(capillary)、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肾小球(glomerular)、低血压休克期(hypotension-shock phase)、培养阳性率(culture positive rate)、急性肾功能(acute renal function)、阳性率高(high positive rate)

  • [单选题]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A.引起血管损害的可能机制是病毒损害血管壁及免疫作用
    B. B.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血浆外渗
    C. C.早期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壁脆性增加及血小板减少
    D. D.低血压休克期(hypotension-shock phase)血小板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修复受损小血管而消耗
    E. E.肾功能不全、少尿的主要原因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钩端螺旋体病的病理变化基础()
  • A. A.肺毛细血管出血
    B. B.急性肝功能不全
    C. C.急性肾功能(acute renal function)不全
    D. D.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E. E.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

  •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伤寒病程中血培养阳性率(culture positive rate)高的时期()
  • A. A.1~3天
    B. B.4~6天
    C. C.1~2周
    D. D.3~4周
    E. E.5~6周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ky935d.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