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23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正高)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正高)考试试题库(7AA)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110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桂枝汤、肾阳虚(kidney-yang deficiency)、《伤寒论》(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主要功能(main function)、一脉相承、适应症(indication)、《通俗伤寒论》、不可分割(entire contract)

  • [单选题]《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指

  • A. 清热
    B. 散寒
    C. 养阴
    D. 补阳
    E. 以上均不是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某女,38岁。慢性腹泻已5年有余。大便溏泻,日2~3次,纳呆,腹胀,四肢乏力,消瘦,舌淡苔白,脉细缓。临床诊断为
  • A. 脾阳虚证
    B. 脾气虚证
    C. 大肠虚寒证
    D. 寒湿困脾证
    E. 以上都不是

  • [单选题]某男,55岁。胸闷如窒而痛,气短喘促,肢体沉重,舌苔浊腻,脉滑。治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其治法宗
  • A. 辛甘发散为阳
    B. 酸苦涌泄为阴
    C. 味厚则泄
    D. 味薄则通
    E. 气厚则发热

  • [单选题]据《素问·举痛论》所述,“悲”所引的病机是
  • A. 气上
    B. 气下
    C. 气消
    D. 气结
    E. 气散

  • [单选题]《素问·灵兰秘典论》言膻中的主要功能有
  • A. 产生七情
    B. 聚藏精气
    C. 代君行令
    D. 辅助血行
    E. 以上都是

  • [多选题]欲诊“有过之脉”,最好使病人处于下列哪些状态中
  • A. 阴气未动
    B. 阳气未散
    C. 饮食未进
    D. 经脉未盛
    E. 气血未乱

  • [单选题]病人发热恶寒,热多寒少,面有热色,身痒,宜用
  • A. 桂枝汤
    B. 桂枝麻黄各半汤
    C. 桂枝二麻黄一汤
    D. 桂枝二越婢一汤
    E. 以上均不能用

  • [单选题]以下哪种神志障碍,见于阳明蓄血证
  • A. 如狂
    B. 发狂
    C. 谵语
    D. 喜忘
    E. 独语如见鬼状

  • [多选题]大小结胸证的区别要点在于。
  • A. 前者病位从心下至少腹,后者正在心下
    B. 前者脉沉紧,后者脉浮滑
    C. 前者为痰水互结,后者为痰热互结
    D. 前者心下痛甚,按之石硬,后者按之始痛,未至结硬

  • [多选题]苓桂术甘汤证与真武汤证均为阳虚饮停为患,其区别在( )
  • A. 前者病变重点在脾,后者病变重点在肾
    B. 前者为脾阳虚而水停心下,后者为肾阳虚而水泛全身
    C. 前者病情轻,后者病情重
    D. 前者水停中焦,后者水停下焦
    E. 前者有心下逆满,起则头眩,后者有心下悸,头眩

  • [多选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的适应症(indication)是( )
  • A. 太阳中风兼肺气上逆
    B. 伤寒表实兼肺气上逆
    C. 外感风寒引发宿疾喘息
    D. 外寒内饮,肺气上逆
    E. 太阳阳明合病,肺气上逆

  • [多选题]温病学和《伤寒论》的关系是( )
  • A. 温病学与《伤寒论》在学术上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entire contract)
    B. 温病学可以完全包括《伤寒论》的内容
    C. 温病学是《伤寒论》的继承和发展
    D. 温病学和《伤寒论》均是研究外感热病的学科
    E. 《伤寒论》为温病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 [多选题]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指出秋燥阴伤的特点是( )
  • A. 先伤肺津
    B. 先伤胃液
    C. 次伤胃液
    D. 次伤肺胃阴津
    E. 终伤肝血肾阴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kw4oe8.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