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材料:1992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人们开始将鱼投入水中供野生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693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灵长类动物(primate)、个别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s)、传递信息(transfer information)、实践性。、前所未有(unprecedented)、研究工作(research work)、马勒伯朗士(malebranche)、澳大利亚昆士兰州(queensland australia)、本质上的区别、行为主义者(behaviorist)

  • [多选题]材料:1992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queensland australia),人们开始将鱼投入水中供野生海豚食用。1998年,海豚们开始回报人类,它们不时地将鱼扔上码头。在这件有趣的事情里,人类的投食意图非常明显,但动物们又是怎么想的呢?早在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就认为动物和人类的智力只有程度上而非本质上的区别。在其晚年的著作《人类和动物的感情表达》中,他详细研究了鸟类、家畜、灵长类动物以及不同人的喜悦、爱和悲伤。达尔文对待动物的态度,尽管很容易被那些每天接触狗、马或老鼠的人们所认同,却违背了当时欧洲根深蒂固的观念一一动物完全没有思想。这种古老的观念源于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学说:人是理智的生灵,与上帝的思想相连,而动物只是肉体机器。笛卡尔的追随者之一,17世纪法国神学家和哲学家马勒伯朗士(malebranche)因此这样描述动物:"不因食物而快乐,不因痛苦而哭泣,成长而不自知,它们无欲无求,无所畏惧,一无所知。"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物学界更忠于笛卡尔而非达尔文的学说。尽管动物行为学的学者们并没有排除动物具有思想的可能性,但是却认为思考这个问题几乎无关紧要,因为它无法回答。人们可以研究动物的输入(如食物和环境)或输出(行为),但动物本身仍然是一个黑匣子一一情绪或思想等不可观察的东西超越了客观调查的范畴。一位"行为主义者(behaviorist)"因此在1992年写道:"在任何试图了解动物行为的尝试中,都应当极力避免认为动物具有意识思维,因为这是无法检测且空洞的……"然而,这些关于动物的狭隘想法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反对。1976年,美国学者唐纳德·格里芬不畏阻碍,出版了《动物的觉知问题》一书,认为动物确实能够思考,而且这种能力应该受到适当的科学研究。此后的数十年间,野外和实验室的大量研究工作推动了远离行为主义、接近达尔文观点的共识。然而研究进展仍然艰难而缓慢。正如行为主义者(behaviorist)所警告过的,这两种研究类型的证据都可能具有误导性:虽然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是严谨的,但动物在实验室中的表现难免异于野外:野外观察则可能由于一些显见的局限性而不易被接受一一尽管有的野外观察持续数年甚至几十年之久,并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缺乏严谨性的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并不多见。尽管如此,现在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有些动物确实以有意识的精神体验方式处理信息和表达感情。他们一致认为:大鼠、小鼠、鹦鹉和座头鲸等动物有着复杂的思维能力:一些物种具有曾被认为只属于人类的特性,例如为物品命名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还有少数动物,如灵长类动物、鸦科(乌鸦家族)和鲸类(鲸和海豚),具有一些人类眼中接近于文化的东西,借此它们形成了通过模仿和示范向后代传递信息和能力的独特行为方式。没有任何动物能够单独拥有所有的人类心智特性,但是几乎所有单一的人类心智特性都存在于某种动上。   (摘编自《动物有思想吗?》翻译黄森)   问题:   (1)人们对动物是否有思想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哪些阶段性的认识?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2)文章认为现阶段应如何推进动物心智的研究,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 A. 参考答案:(1)人们对动物是否有思想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7世纪至20世纪大部分时间,人们更忠于哲学家笛卡尔学说,欧洲根深蒂固的理念,即动物完全没有思想。(1分)第二阶段为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了动物和人类的智力只有程度上而非本质上的区别。(1分)第三阶段为1976年后,美国学者唐纳德提出动物能够思考的观点,随后数十年间大量的野外和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接近了达尔文的观点。(2分)(2)在现阶段,人们可以通过研究动物的输入(如食物的环境)或输出(行为),来对动物的心智特性进行研究。(3分)第一,现阶段的研究应该将实验室与野外研究结合起来,避免两者的不足,融合两者的优点。(3分)第二,利用动物有意识的精神体验方式处理信息和表达感情的特点来推动对动物的心智特性的研究。如对灵长类动物善于模仿和示范向后代传递信息和能力的独特行为方式进行研究等。(4分)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地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 )。
  • A. 临时监护责任
    B. 委托监护责任
    C. 教育管理责任
    D. 收留抚养责任

  • [单选题]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两大行星是( )。
  • A. 水星金星
    B. 地球火星
    C. 火星金星
    D. 地球水星

  • [单选题]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其优点不包括( )。
  • A.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B.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D. 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 [单选题]课堂提问时,刘静总是第一个给出问题的答案,有时问题未清楚就开始解答,刘静的认知方式属于( )。
  • A. 沉思型
    B. 发散型
    C. 辅合型
    D. 冲动型

  • [单选题]在校外教育中,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查,体现了校外教育的( )特点。
  • A. 实践性
    B. 自愿性
    C. 独立性
    D. 多样性

  • [单选题]人体细胞一般包括( )。
  • A. 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B. 细胞膜、液泡、细胞核
    C. 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D.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

  • [单选题]下列关于运动时机体的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 A. 心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心迷走神经活动加强
    B.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C. 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加快
    D. 心肌收缩力加强,搏出量增加

  • [多选题]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 A. 一般来说,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的。(1)道德认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和评价,它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2)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出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是对客观事物爱憎好恶的态度。它是人们的道德内部升华为信念、外部转化为行为的中间环节。 (3)道德意志,是人们克服内部与外部障碍为实现一定道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它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是个体思想品德形成的心理保证。 (4)道德行为,是人们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所采取的实际行动。道德行为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外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好坏的根本标志。

  • [单选题]由目标引起的,推动学习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内部动因,称为( )。
  • A. 运动兴趣
    B. 运动动机
    C. 运动认知
    D. 运动定向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kv35n9.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