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关于诗歌《峨眉山月歌》,理解不正确的是()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726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艺术形象(artistic image)、情景交融、千里光(groundsel)、语短情长、《峨眉山月歌》、君不见

  • [单选题]关于诗歌《峨眉山月歌》,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B.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C. 除“峨眉山月”以外,诗歌处处写景,;除“思君”二字,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
    D. 诗歌中,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赏析诗歌《竹里馆》,本诗没有运用到写作手法是()
  • A. 拟人
    B. 动静结合
    C. 情景交融
    D. 虚实结合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ko3o53.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