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实事求是(seeking truth from facts)、医护人员(medical staff)、宗教信仰(religious belief)、思想工作(ideological work)、个人资料(personal data)、心理咨询师(psychological consultant)、无动于衷(sit by)、控制自己的情绪、心理咨询员(psychological consultant)、关系紧张
[多选题]放松训练在应用中的优点有()。
A. 方法简便、易行
B. 实用、有效
C. 提高改善症状的速度
D. 较少受时间、地点、经费的限制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咨询方案中需要明确的咨询师的权利并不包括()。
A. 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B. 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C. 可以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D. 遵守预约时间
[单选题]咨询阶段性小结主要包括()。
A. 咨询师的小结
B. 求助者的小结
C. 咨询双方共同讨论的结果
D. 以上全部内容
[单选题]某男性心理咨询员(psychological consultant)在接待一位漂亮的女求助者过程中,被她的魅力所倾倒。咨询中该心理咨询员(psychological consultant)与求助者之间谈兴大发,并邀请求助者共进晚餐。这种行为是()。
A. 可以理解的
B. 合理运用移情和反移情技术
C. 为了巩固合理的咨询关系
D. 建立了咨询关系以外的关系
[单选题]在儿童期,母亲若对患儿的哮喘行为过分关注,可致使哮喘发作延续,此类患儿一旦住院,哪种方法反而有利于病情改善?()
A. 严格管束
B. 医护人员更加关注患儿的哮喘发作
C. 让其生活自理
D. 医护人员对患儿的哮喘发作不像其母亲那样过分关注
[单选题]在心理咨询中规定各种限制,不包括()。
A. 心理咨询师责任的限制
B. 时间上的限制
C. 空间的限制
D. 方法的限制
[单选题]心理咨询要对求助者完整接纳,并不意味()。
A. 把求助者看做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B. 接纳求助者的优点和缺点
C. 对求助者身上的恶习无动于衷(sit by)
D. 尊重求助者的人生观
[单选题]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不合群,经常和父母、同事、客户发生矛盾,人际关系紧张。最近又因琐事与同事发生矛盾,很生气,也为此痛苦,主动来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的原因是什么?求助者:主要是和同事搞不好关系,有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我比较能干,在公司的业绩不错,别人嫉妒我,就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我过不去。心理咨询师:是别人挑你的毛病造成你生气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别人不挑我的毛病,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若某一天,你在咖啡店里喝咖啡,这时走过来一个人,把你的咖啡碰洒了,你会怎样想?求助者:我会很生气,这个人怎么这样不小心。心理咨询师:但如果你知道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样呢?求助者:盲人啊……盲人是看不见的,我想我会原谅他。心理咨询师:你看,咖啡洒了,无论什么原因它就是一件事,但由于不同的认知结果,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对事物的认知,才是引起情绪的真正原因。求助者:是这样吗?(沉默)你说的好像有道理。心理咨询师:人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都会有些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认识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认知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求助者:真会这样吗?心理咨询师:你遇到的那些事,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别人不一定都像你现在这样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求助者:你是说我和他们的认识不一样吗?可我还没看出我对别人挑我毛病的认识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心理咨询师:这正是下一步要讨论的问题。你冷静地想一下,你和同事关系很紧张的原因是什么?求助者:那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心理咨询师:你不许人家挑你毛病的理由是什么呢?求助者:我工作做得好,客户多,他们凭什么挑我的毛病?心理咨询师:你可以希望别人不挑你的毛病,但你不能不许别人挑你的毛病。求助者:对别人不能提出要求吗?心理咨询师:你可以对别人提出要求,但是你要求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应该对你怎样,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如果我们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您讲得很对,但我担心自己做不到这点。您说这毛病能改吗?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要想很快改变是困难的。但是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改变,从一点一滴做起,出现反复不要灰心,贵在坚持,一定会达到理想效果的。
A. C
[多选题]共情在咨询活动中的重要性体现在()。
A. 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材料
B. 可以使求助者感到被理解、被接纳
C. 可以促进求助者自我表达
D. 可以促进双方更深入的交流
[多选题]一女性求助者,60岁,丧偶,因为想再婚而得不到儿女的理解,同时自己也觉得对不起已经死去的老伴儿,感到很苦恼,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告诉求助者:"这种事一定要做好儿女的思想工作,如果做不通工作,就不要再结婚了,有儿女在身边伺候不是也很好么,反正岁数也这么大了。"心理咨询师的回答()。
A. 实事求是的表明态度
B. 对求助者有年龄歧视
C. 价值观没有保持中立
D. 违反咨询师职业道德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kn7v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