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课堂上杨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学生指出后,杨老师不但没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230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学习效果(learning effect)、英语单词(english words)、《马关条约》、先后顺序、和平友好(peace and friendship)、建设者和接班人(builders and successors)、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builders of socialist cause)、古代斯巴达、斯巴达教育(the education in sparta)、提高民族素质(enhance national quality)

  • [单选题]课堂上杨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学生指出后,杨老师不但没有批评,反而表扬该学生善于思考,具有质疑精神。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 A. 杨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B. 杨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C. 杨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D. 杨老师注重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builders of socialist cause)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enhance national quality)的使命。
  • A. 技术人员
    B. 专业人员
    C. 专职人员
    D. 知识分子

  • [单选题]二次能源不包括( )。
  • A. 核能
    B. 焦炭
    C. 蒸汽
    D. 电能

  • [单选题]在Word中欲选定文档中的一个矩形区域,应在拖动鼠标前按下列哪个键不放( )。
  • A. Ctrl
    B. Alt
    C. Shift
    D. 空格

  • [单选题]古代西方教育中强调身心和谐发展的是( )。
  • A. 雅典教育
    B. 斯巴达教育(the education in sparta)
    C. 世俗教育
    D. 骑士教育

  • [单选题]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依据是( )。
  • A. 课程内容
    B. 课程目标
    C. 课程方案
    D. 课程设计

  • [单选题]小明在持续背诵15天英语单词后,虽然每天坚持但成绩不见提高,这是练习中的( )。
  • A. 起伏现象
    B. 高原现象
    C. 先快后慢
    D. 个别差异

  • [单选题]小学生在学习拼音的时候,如果还同时学习英语字母和单词,那么对英语的学习可能会干扰拼音的学习效果,这属于( )。
  • A. 正迁移
    B. 负迁移
    C. 顺向迁移
    D. 逆向迁移

  • [多选题]当人意识到自己被关注的时候,他有意或无意地改变自己的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霍桑效应。( )
  • A. ×

  • [多选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日甲午,日甲辰,日甲寅。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以让诸日本。甲辰之役,日本与俄争我满洲,而以我国为战场,我反作壁上观,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甲寅之役,日、德构衅,以吾国山东为战场,一如日、俄故事,后幅文章,竟欲演亡韩之惨剧于吾中国。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也。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 材料二周恩来指出中日两国恢复正常关系的途径,先从民间的频繁往来并且达成协议开始,把两国关系大大地发展……1952年到1958年中日民间交流出现高潮。友好与贸易这两个因素,是经常起作用的最积极的因素,有如两个车轮,推动日中关系前进,也给日本政府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吕乃澄、周卫平主编《大棋局: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 材料三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严重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之役”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所反映的问题。 (2)材料二反映出周恩来怎样的外交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影响。 (3)材料三中所说的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这份声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意义?
  • A. (1)“甲午之役”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便利了列强进一步向中国输出资本,客观上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民族资产阶级掀起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等。 反映的问题:清政府和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对外采取屈膝投降的政策;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周恩来的外交思想:民间先行,贸易先行,以民促官。影响:促进了中日民间友好往来与经贸交流,为后来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二战后,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方面保持着“外交关系”。 深远意义:结束了中日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kl4v99.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