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必典考网发布"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阶段及其主要内容。"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教师资格证-初中思想品德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必典考网初中教师资格频道。
[多选题]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A. (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本身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但由于某种权威的命令或现实的压力,仍然遵从这种行为要求的现象。(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下.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哪一项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
A. 思维力
B. 想象力
C. 记忆力
D. 注意力
[单选题]小红写作业时总觉得不整洁,擦了写,写了又擦,反反复复。她明知道这样没有必要,就是控制不住。她可能出现了( )。
A. 抑郁症
B. 焦虑症
C. 强迫症
D. 恐怖症
[多选题]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
A.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成分。其中,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在品德心理结构中,道德意志起着支撑和调节作用,它是个体按照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要求进行道德抉择和行为调节的一种道德能力,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关键。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一个人只有在产生了正确的道德情感的基础之上,才会以情感为指导产生强烈的道德意志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单选题]中学生小东违反学校管理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 可以进行批评教育
B. 小学生违规,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其开除
C. 对其批评教育,但不可开除仅限义务教育范围内,不包括其它的教育模式
D. 严重违法的,可以勒令退学
[单选题]义务感、责任感、是非感、善恶感属于( )。
A. 成就感
B. 美感
C. 理智感
D. 道德感
[单选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主要营造( )。
A. 优秀的校园环境
B. 良好的自然环境
C. 和谐的家庭环境
D. 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
[单选题]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需要,并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问题。这表明该教师处于专业成长的( )。
A. 关注生存阶段
B. 关注情境阶段
C. 关注学生阶段
D. 关注发展阶段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ke9m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