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全体学生(all students)、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身作则(set an example)、明确规定(clearly stipulated)、“为人师表”、象征性功能(symbolistic function)、自我中心(egocentricity)、《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键因素。、考虑问题(probe into a problem)
[单选题]孙老师每天早上都会早早来到幼儿园迎接孩子的到来,远远看到孩子时她还会热情并面带笑容迎接孩子,长久下来,孙老师班的孩子只要是早上看到她都会主动、热情的跟我打招呼。这表明孙老师能够做到( )
A. 勤恳敬业,尽职尽责
B.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C. 关心集体,乐于奉献
D.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在某幼儿园,当王老师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时候,他教的班级有个淘气的幼儿。每当教师讲课时,他总爱低头玩他桌子上放的“宝贝”横笛儿,有时候还会轻轻地吹一声“嘟一一嘟一一”。对此,最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 采取鼓励措施,使该生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认真学习
B. 联系家长,让家长严加管束
C. 对该生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进行批评训斥
D. 让他到教室外面吹奏,以示惩戒
[单选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展职业教育应该( )
A. 职业教育要面向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不再有升学欲望的全体社会成员,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B. 把提高就业率作为重点
C.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D. 坚持学校教育为主,职业培训为辅,全日制为首,非全日制为补充的制度
[多选题]为什么要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请结合实例分别说明。
A. 幼儿的学习方式是由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决定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即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现来进行的思维。幼儿是需要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的,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所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幼儿在感知和操作中积累丰富的表象,为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积累素材。(2)幼儿的言语发展水平有限,使用的句子以简单句为主,不能理解较为抽象、复杂的言语讲解。所以只能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感知和操作中了解事物的特征,深刻理解事物间的关系。(3)幼儿注意的特点之一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逐渐发展。单纯的讲解、讲述是不仅不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反而长期的有意注意会引起幼儿的疲劳。反之,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更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让幼儿自由自主的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所要学习、探究的事物上,不仅不易疲劳,注意的时间也会略长。(4)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之一是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逐渐发展,且无意识记效果较好。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大多数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等活动中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记住的,并且记忆的效果较好。幼儿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就能在感知和操作中无意识地记住相关的内容。这种识记效果也比教师机械地让幼儿去记忆的效果好。(5)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之二是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是占主要地位的。幼儿最容易记住的是具体的、有直观形象的材料,而最难记住的则是那些较为概括、比较抽象的语词材料。所以,幼儿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在感知和操作中记住有关事物、现象的具体形象,获得自身的发展。所以,根据幼儿发展的水平以及特点,应该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多选题]简述移情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A. 移情是指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probe into a problem)。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是在从别人的角度考虑(移情)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反应(同情),进而产生安慰、援助等亲社会行为。对幼儿来说,由于其认识的局限,特别是容易自我中心(egocentricity)地考虑问题(probe into a problem),因此,帮助幼儿从他人角度去考虑问题(probe into a problem),是发展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主要途径。移情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移情可以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egocentricity),产生利他思想,从而导致亲社会行为的产生。(2)移情可以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让儿童产生同情心和羞耻感。幼儿从内心的愿望出发,产生减轻他人痛苦的动机,从而增加亲社会行为,降低攻击性行为。
[单选题]教师钱某对幼儿园解聘自己的决定不服,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 )。
A. 检举
B. 揭发
C. 提出诉讼
D. 提出申诉
[多选题]材料:
下面是李老师的教育日志:下午的点心是每人一块蛋糕、一杯牛奶,孩子们像往常一样静静品尝着自己的那一份。发完后,我发现袋子里还有一块蛋糕,就随手给了旁边的莉莉,可没想到我这个无心之举却引起了一场“风波”。莉莉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举起那块蛋糕,在小朋友面前炫耀起来:“这是李老师多给我吃的!”其他孩子有的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目光,有的向我桌上投来搜寻的眼神。孩子们接着纷纷议论起来,有的一本正经地说:“她小,所以李老师才给她吃的呢!”有的愤愤不平地说:“李老师一定是喜欢莉莉。”……
这时,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我的举动欠考虑,冷落了其他小朋友。我马上进行补救。“今天多的一块蛋糕老师分给了莉莉,以后多下来的点心,老师会发给别的小朋友,大家轮流吃.你们说好吗?”孩子们脸上的复杂表情马上都消失了,大声喊道:“好!”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A. 【参考答案】
李老师及时处理教育失误的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值得肯定。
(1)李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材料中李老师面对其他小朋友的反应,并没有不管不问,而是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冷落了其他的小朋友,及时调整,关心爱护所有的小朋友,体现了关爱学生的道德规范。
(2)李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以身作则,反思自己的行为。材料中李老师能够及时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能够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为全体幼儿树立了良好榜样,体现了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
总之,李老师的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这种精神值得大力弘扬,需要每个老师学习。
[多选题]请依据皮亚杰的理论,简述2—4岁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15分)
A. 【参考答案】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把幼儿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4岁儿童正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中的象征思维阶段(2~4岁)。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2~4岁儿童思维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出现表征功能,或称象征性功能。
(2)思维在此阶段还没有真正普遍化,没有形成一般化概念。
(3)儿童不能掌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只有部分与部分的直接等同,因而他们常常运用的是“转导推理”。
(4)儿童的思维是“中心化”的思维,或称“自我中心(egocentricity)思维”。儿童在一个时间只能考虑事物的一种特征,不能同时兼顾两种特征;不能依据事物的客观联系和关系来解决问题,只凭自己的个别经验、个体意义的象征或所谓“信号物”进行思考,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单选题]如果母亲能一贯具有敏感、接纳、合作、易接近等特征,其婴儿容易形成的依恋类型是( )。
A. 回避型依恋
B. 安全型依恋
C. 反抗型依恋
D. 紊乱型依恋
[单选题]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的组织中心是( )。
A. 教材
B. 家长
C. 教师
D. 儿童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jygw4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