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生产流程(production process)、严格要求(strict demands)、民政部门(civil affairs department)、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内部矛盾(internal contradiction)、言行一致、每一个人(every individual)、迂回战术(outflanking tactics)、参考答案、指明方向(show clearly direction)
[单选题]下列飞船中,与"天宫一号"完成首次载人对接任务的是( )。
A. 神舟八号
B. 神舟七号
C. 神舟九号
D. 神舟六号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地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 )。
A. 临时监护责任
B. 委托监护责任
C. 教育管理责任
D. 收留抚养责任
[单选题]应用心理学中出现最早的学科是( )。
A. 咨询心理学
B. 教育心理学
C. 军事心理学
D. 临床心理学
[单选题]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采取迂回战术(outflanking tactics),不得不暂时扩大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这种情况在( )问题解决策略中经常会出现。
A. 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B. 爬山法
C. 逆向推理法
D. 尝试法
[单选题]弗洛伊德把代表社会道德力量的人格结构部分称之为( )。
A. 自我
B. 超我
C. 意识
D. 理想自我
[单选题]“以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自觉,指明方向(show clearly direction)”主要依据了德育的( )原则。
A. 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B. 正面教育
C. 知行统一
D.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多选题]材料:
一个人的目光发自他的内心世界。目光的颜色代表了一个人的信仰与观点,而它与自然光的偏离程度则衡量着他的阅世是否成熟。目光的视野大小反映了一个人的胸怀。目光的温度,流露出一个人的情感。目光的光压显示了一个人的勇气、决心与意志。一束怯懦的目光,光压几乎接近于零。目光的高低常与一个人地位的尊卑相联系。目光的深浅则透着一个人的睿智、聪慧与文化修养。而目光的真伪完全是一个人是否诚实的标志。
目光还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气质。如他的人格品位、机智程度、灵气天分、城府心机、阅历深浅、胸襟气度、风范操守、文化素养、行为习惯……从一个人的目光里,你可以读出他的心灵,看到他更为深层次的内涵。怪不得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不过,眼睛确实是一个人最有神韵的地方。
有的人相信名片上的官衔,有的人甚至妄言,服装是一个人的“第二名片”。实际上,这两者都是最容易伪造的。而一个人的目光才是高度“防伪”的。一个人可以很容易改变他的服装,但却难以改变他的目光。据《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当年曹操接见匈奴使臣,他自以为形陋不足以向远方强悍之国显示天威,特叫崔季蛙代他充当大王角色,自己则握刀立旁充做侍从。事后有人问使臣:“魏王如何?”匈奴使臣回答说,魏王形态仪表倒也不凡,但是旁座那位炯炯有神的握刀人才是真英雄。
善良的人们,要把握住自己的目光,去辨真伪,发现美,择良善,并发出自己纯净善良的目光。我们每一个人(every individual)不仅生活在自然的各种光照之下,同时也生活在社会的众人目光之中。这个世界若是多些真、善、美的目光,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摘编自詹克明《目光》
问题:
(1)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目光所反映的一个人的特性。(4分)
(2)文章用“真假魏王”的例子旨在说明什么?请简要分析。(10分)
A. 【参考答案】
(1)目光反映的一个人的特性有:①内心世界,如信仰观点、是否成熟、胸怀、勇气意志、情感和修养;②综合气质,如人格品位、机智程度、灵气天分、城府心机、风范操守、行为习惯。
(2)文章举“真假魏王”的例子,旨在说明一个人的服装等外在容易改变,但目光是无法改变的。曹操使崔季珪假装魏王,自己扮成侍卫来面对匈奴使臣,二人交换了衣服。但匈奴使臣还是从目光中看出,曹操才是真正的英雄,说明即使一个人的服装改变了,他的目光也不会改变。
[单选题]教《新型玻璃》时,为了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 )。
A. 实验法
B. 参观法
C. 实习法
D. 演示法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jxy3g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