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发现问题、融会贯通(digest)、自我表现(self-expression)、直接经验(direct experience)、各个环节(each link)、替代强化(replacement intensifying)、解决问题。、充分肯定(full affirmation)、充分调动(fully mobilize)、积极参与教学(active in teaching)
[单选题]强调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是( )。
A. 综合课程
B. 活动课程
C. 学科课程
D. 潜在课程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材料的理解和记忆,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
A. 过度学习
B. 深度加工
C. 及时复习
D. 组块化编码
[单选题]一个孩子被妈妈打后,满腔愤怒,难以回敬,转而踢倒身边板凳,把对妈妈的怒气转移到身边的物体上。这种防御机制是( )。
A. 否认
B. 置换
C. 代偿
D. 投射
[多选题]注意的品质主要包括( )。
A. 注意的范围
B. 注意的起伏
C. 注意的稳定性
D. 注意的分配和转移
[单选题]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
A. 外部强化
B. 自我强化
C. 直接强化
D. 替代强化
[多选题]材料:
语文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小龙禁不住发问:“老师,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老师不假思索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
一看不就知道了嘛。”小龙还想追问,老师不耐烦地摆摆手让他坐下,并说道:“大家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要随便提问。”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小龙也尴尬地低下了头。
问题:
(1)结合材料评析这位教师处理学生课堂提问的做法。(10分)
(2)谈谈教师怎样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0分)
A. 【参考答案】
(1)材料中教师的做法不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违背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独特的人是指学生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存在巨大的差异。材料中,小龙的疑问正是其从自身的角度提出的质疑,是合理的,教师应该予以耐心的解答,而不是用简单的一句话来应付。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fully mobilize)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与创造性人格。材料中,教师面对小龙的疑问,没有认真思索给予正确的答案,反而用随意和不耐烦的态度对待,严重打击了小龙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小龙的创造性思维。
(2)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存有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构建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
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active in teaching)的全过程。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教师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full affirmation)。
其次,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最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善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阅读、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单选题]小学生学习了四边形以后,再学习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属于( )。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归属学习
D. 并列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jq3w6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