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环渤海地区(bohai rim)、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粮食作物(food crops)、君主专制(autocratic monarchy)、抗日战争时期、发展不平衡、“小国寡民”、消费资料(means of consumption)、闭关锁国政策(the seclusion policy)、发展不充分
[单选题]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商”的结果在意识形态方面产生的影响有()①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②使封建守旧思想久久得不到冲击③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产生④有利于闭关锁国政策(the seclusion policy)的推行。
A. A.①②
B. B.①③
C. C.②④
D. D.②③④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商周农业的进步,不包括()
A. 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B. 种植多种粮食作物
C. 施用各种肥料
D. 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单选题]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大致经历了人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机器力三个阶段。中国最早进入第三阶段的地区是()
A. A.中原地区
B. B.东南沿海地区
C. C.环渤海地区
D. D.长江中上游地区
[单选题]“小国寡民”的思想来源于()
A. A、老子
B. B、孔子
C. C、墨子
D. D、韩非子
[单选题]下列情况的出现与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关系的是()。
A. 传奇小说
B. 明朝君主专制加强
C. 一条鞭法
D. 民主思想的出现
[多选题]近代工矿冶金业的变化是()。
A. 采掘业的机械化程度提高
B. 土法开采下降
C. 新式冶铁业使用机械进行生产
D. 土法冶铁业的的比重下降
E. 抗战前,新式采煤业和新式冶铁业已占绝对优势
[多选题]阻碍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是()。
A. 农业发展不充分
B. 工业发展不平衡
C. 工业内部结构上的不平衡
D. 行业间的不平衡
E. 工业发展地区上的不平衡
[多选题]中外贸易结构的进口特性是()。
A. 1873-1936年间,在进口商品中,消费资料(means of consumption)的进口比重远大于生产资料的进口比重
B. 1873年,消费资料(means of consumption)占进口总值的91.9%
C. 1910年,消费资料(means of consumption)占82.4%
D. 1920年以后,随着国内工业的发展,生产资料比重有所上升
E. 总的来看,进口以消费资料(means of consumption)为主体
[单选题]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所实施的反通货膨胀政策效果不大,其主要原因是()。
A. 政府严重腐败
B. 政府大量举借外债
C. 外汇黑市猖獗
D. 政府低价抛售黄金
[单选题]民国北京政府的财政开支往往是赤字,入不敷出,靠借债度日,其财政支出主要有两项即军费和()
A. 建设费
B. 农业投资
C. 债务费
D. 银行资本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gd9ev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