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798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贫困地区(poor areas)、生活经验(life experience)、自然语言(natural language)、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观察学习、学生家长(parents of students)、工作方针(work policy)、具体任务(concrete tasks)、具体情况(concrete conditions)、乐于助人

  • [单选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 )。

  • A. 起点公平
    B. 机会公平
    C. 过程公平
    D. 结果公平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
  • A. 动物的本能
    B. 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 劳动
    D. 上帝创造

  • [多选题]课程的类型是根据( )来确定的。
  • A. 教学目的
    B. 课的具体任务(concrete tasks)
    C. 学科特点
    D. 教学内容

  • [单选题]小芳的妈妈乐于助人,受其影响小芳在学校也常常关心帮助同学,小芳的学习属于( )。
  • A. 试误学习
    B. 顿悟学习
    C. 强化学习
    D. 观察学习

  • [单选题]关于道德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因素、社会学习论的研究侧重于( )。
  • A. 道德动机
    B. 道德意志
    C. 道德行为
    D. 道德情感

  • [单选题]对整个德育过程具有导向、选择、协调和激励作用的是( )。
  • A. 德育原则
    B. 德育效果
    C. 德育目标
    D. 德育标准

  • [多选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论述如何选择合适的素材帮助学生掌握集合的性质与运算。
  • A. 新课程标准就集合的学习指出:“集合是一个不加定义的概念,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这就告诉我们,学习集合时重在集合的含义,包括集合之间的关系的含义写表达,集合的运算是什么。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对以往所学的数学内容用集合的形式来回顾、梳理,例如用集合表述自然数、整数、方程的解或不等式的解等。以这些知识为背景获得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同时与自然语言、图形语言进行转换和比较,使学生体会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各自的特点,进而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的简洁性和准确性。

  • [单选题]小张尚未成年,经常夜不归宿。有经验的李老师和小张签订了免责声明,因此李老师认为不必再通知小张的家长。李老师的行为( )。
  • A. 合法,充分给予小张自由
    B. 合法,双方已经签订免责声明
    C. 不合法,应在二十四小时内通知学生家长或其监护人
    D. 不合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多选题]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A.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但并不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是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具体地讲: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④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3)遗传素质对人发展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同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说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说法是错误的。

  • [多选题]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 A.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concrete conditions),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和谐发展。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g973gn.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