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必典考网发布初级中学语文题库202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模拟在线题库259,更多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的模拟考试请访问必典考网初级中学语文题库频道。
1. [单选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语文”,以下对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常用的语文工具书主要是指字典、词典、书目、索引
B. 该目标的主要指向是工具书的使用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C. 信息的搜集和处理是学生自发的,无需老师的介入
D. 信息的搜集更多的是学生在课外进行
2. [单选题]阅读《陈涉世家》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有一句老话,不知道你们这个年纪的孩子熟不熟悉,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生:(齐答,有的笑)反抗。师:不知道笑的同学是出于什么原因。可以告诉我吗?生:(迟疑后终于开口)平时觉得学习压力太大了,想发泄一下时就这样给自己找理由的。师:(微笑)这个理由也没错啊。这句话道出了一个自然规律,压力过大当然会产生反作用力啊。不过,说出这句话的人本意可不在此。有同学能告诉我它本来是说什么的吗?生:听历史老师经常讲。说的是被压迫者总是会奋起反抗的,而斗争的原因不在别人,就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师:这是一位政治家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总结。大家能举出你熟悉的历史事实吗?对上述教学实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导入贴合文意,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B. 通过恰当的导入,自然地过渡到课文内容中
C. 由历史规律发散开来,帮助学生积累人文修养,发展发散思维
D. 导入花费时间较长,不利于课文的教授
3. [单选题]阅读《黔之驴》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大家一定记得有这样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这首小诗为身在南国的人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雪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另一篇比较著名的文章--《黔之驴》,看看作者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和启示。(课文讲解部分略)师: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分为六个层次,请找出各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师:刚才大家都在认真思考,下面老师看下你们总结得对不对(幻灯片出示答案),请大家将答案记下来。师: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生:因为一开始以为它很厉害。师:虎后来为什么吃掉驴?生:因为虎看出驴的本领不过如此。师:既然驴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用一个成语表示是什么?生:黔驴技穷。师:“黔驴技穷”多用于贬义,借指仅有的一点本领也用完了。请几位同学用这个成语造句。生:小明夸大海口说他会修理电视。等到他家的电视真的坏了,他黔驴技穷,束手无策。师:造得非常好,希望大家都能学一点真本事,硬功夫,千万不要被人说黔驴技穷哦。关于上述教学片段,下面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引入了学生熟悉的作者诗词,自然流畅地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B. 通过提问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黔驴技穷”的本质
C. 学习完成以后及时引导学生通过造句进一步巩固,课堂讲解和练习结合紧密
D. 教师最后的玩笑有点跑题,没有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4. [单选题]阅读下面一段《社戏》的教学实录,回答下面的问题。师:我们今天来学习《社戏》。首先我们来看看题目,从题目来看,你们觉得社戏应该是什么?生:一种文化艺术。师:文化艺术?一种怎样的文化艺术呢?生:一种戏剧。师:之前我们做过一次实践活动--“戏曲大舞台”,你觉得它应该属于哪种戏剧?(指明一生回答)生:没有研究过。师:请坐。我们看看下面有个注释: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是如何来描写这个社戏的。同学们把语文书打开,翻到《社戏》这篇课文。在这个教学实录中,教师采用的是哪种教学方法?()
A. 讨论法
B. 点评法
C. 练习法
D. 问答法
5. [单选题]阅读《安塞腰鼓》课堂实录(片段),回答问题。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激情。这首先是因为在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刘成章对产生于这片黄土地上的安塞腰鼓有着无限的神往与倾心的爱恋,他深深理解安塞腰鼓的本质,体味出了它丰富的内涵。请同学们找找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安塞腰鼓的本质和内涵及作者对它的挚爱之情。生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生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生3:“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heartquake)的捶击!”生4:“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师:同学们找得很好。这些语句都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安塞腰鼓、对黄土高原的热爱,这是文章写得好的主要原因。但是一篇好文章,光有好内容不行,还必须有恰当的形式与之相适应,才能成为一篇完美的文章。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这篇文章的外在形式,特别是语言的表达和运用上有什么特点。生5:句子都很短,节奏感很强。生6:用了很多排比句,很有气势。生7:用了一些比喻,很形象,很生动。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文章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简洁的段落,铿锵的短句,连用的排比,不让人有半点喘息的机会,这样的节奏使文章的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展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A. 采用问答法.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B. 教师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赏析文本,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C. 既关注了文本内容和作者情感.又训练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赏析
D. 过多地侧重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较好地引导学生深入品析语言特色
6. [单选题]学习《阿里山纪行》后,教师布置了课后作业:现在就你游览过的地方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以导游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对这一作业的布置,评析不恰当的是()。
A. 该作业既紧扣文本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B. 该作业设计过于简单,没有说明字数,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
C. 该作业设计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D. 该作业设计正确把握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7. [单选题]阅读《苏州园林》课堂导语,回答问题。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大家一个答案。(板书课题、作者)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A. 以旧引新,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
B. 教师在巧妙的对比中设置疑问,能快速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C. 导入过于简短,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D. 紧扣文本导入,能够直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8. [单选题]某位初中语文教师在讲授《山中访友》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堂练习:“朗读课文,想象课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以下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教师设题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具体分析课文的语言和技巧
B. 第1问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路
C. 第2问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
D. 两道小题的设计有重点、有层次,体现了教师巧妙的构思
9. [单选题]某版教科书《真正的英雄》课后有一段补白,介绍了“学习快读”的特点。这段补白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
A. 练习系统
B. 知识系统
C. 助读系统
D. 选文系统
10. [单选题]某教师阅读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语文课程设计的思路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总结,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B.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
C.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分块设计,具有阶段特色,各学段又互相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目标
D. 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