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在很多国家包括欧洲福利国家,电信基础设施和电信服务都曾经是被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06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大众传媒(mass media)、政府部门(government department)、政策研究(policy research)、移动电话(mobile phone)、非洲国家(african countries)、世界各国(world)、人口数量(population quantity)、武器杀伤力(operational lethality index of weapon)、出奇制胜、勇于探索(dare to explore new ground)

  • [单选题]在很多国家包括欧洲福利国家,电信基础设施和电信服务都曾经是被少数企业甚至是一家国有企业垄断的,低效、高价引起了公众的愤怒。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推行改革极力改变不列颠电信的国有特征,并为其引入竞争者,改变管制办法,以期开辟一条“独家垄断——双头垄断——多家竞争”的路径。这个进程受到互联网技术、移动电话技术进步的有力帮助。在政府管制重点走向保证互联互通的前提下,移动通信、IP电话的进入使得政府一直期望的多方竞争局面终于形成,价格下跌而消费者的满意度提高。中国的电信服务领域市场从1993年开始引入竞争。1993年,中国对国内开放了非基本电信业务,1994年成立了中国联通公司和吉通公司,除了允许开展非基本业务外,还允许他们向用户提供基本电信业务。1999年,中国政府对电信市场的重组,是促进国内电信竞争的又一重要举措。此次重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政府决定将原中国电信一拆为四:(1)新中国电信主要负责国内固定网络的运营以及国际业务、数据业务;(2)中国移动负责原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3)负责无线寻呼业务的国讯寻呼,从中国电信分离后整建制划归联通;(4)中国卫星集团公司则负责卫星转换器的管理以及卫星通讯的业务。另一方面,政府进一步扶持竞争,包括批准成立了网通公司,主要经营数据宽带网络业务;加大了对联通和主要经营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吉通公司的支持力度;以及后来又批准中国铁通进入公用电信市场。通过上述改革,中国电信市场形成了新的结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占据了市场的主体。2001年上半年6个月间,全国电话用户新增了5167.2万户,总数已达2.81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新增2017.7万户,达到1.6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新增3149.5万户,达到1.17亿户。

  • A. C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灵活变通的政策分析方法,往往鼓励政策分析人员大胆思考、勇于探索(dare to explore new ground),善于做出鲜有的、不符合一般常理和程序的政策分析,这种分析就是()
  • A. A.流变型政策分析
    B. B.蜕变型政策分析
    C. C.出奇制胜政策分析
    D. D.头脑风暴法

  • [多选题]通常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主要有()
  • A. A、政治领袖
    B. B、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C. C、民意代表和大众传媒
    D. D、各类政策研究组织
    E. E、政府部门本身

  • [单选题]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不包括()。
  • A. 控制论
    B. 系统论
    C. 信息论
    D. 相对论

  • [单选题]法定的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或约定俗成的方法,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这是()。
  • A. 政策选择
    B. 政策决定
    C. 政策宣示
    D. 政策执行

  • [单选题]2005年“五•一”前夕,神州胜景“涨声”一片。此轮涨价之举,各景点呈现出同一模式:涨价幅度高,有的甚至达到近20倍;听证会大多成了“涨价会”,民众所要听证的是涨多少的问题;公众与听证代表观点迥异,95%的网民不同意涨价,而代表几乎众口一词拥护涨价。主张涨价者陈述的理由不外乎是控制客流量、有利于保护、弥补维修资金缺口。然而质疑随之而来:景点成本不应由消费者负担;修缮资金应由政府投入;涨价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客流等。建设部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部分风景名胜区的门票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已经达到一半以上。根据调查,门票收入主要在两种用途中分配,即景区自收自支用于人员工资和纳入地方财政,只有很小的比例用于景区维护。与“涨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杭州西湖景区坚持免票。而很多发达国家的著名风景名胜区,如美国的大峡谷也是免费的。
  • A. B

  • [单选题]土著人在白人到来之前的许多年已经在猎杀野牛,他们妥善又节约地管理他们的战利品,并按照每个人在狩猎中所做的贡献分配战利品。但涉及活野牛群的所有权时,事情就大不一样了。土著人以及后来的白人,都没有界定野牛群所有权的经济可行的办法。野牛能够自由地从一个部落的领地迁移到另一部落的领地上去。假如一个部落的成员减少猎杀数量,他们保护野牛的努力,实际上在为另一个部落、甚至可能是他们的死敌提供牛肉。这一事实导致土著人毫不留情地猎杀野牛,以至于在1840年以前,在大草原上野牛生活的一些传统区域中,牛群已经消失了。两个事实加速了野牛群的消失,第一,白人人口远远大于土著人的人口数量(population quantity);第二,白人猎杀野牛时的武器杀伤力(operational lethality index of weapon)更强。目前世界各国通过制定法规的手段努力限制狩猎和捕鱼的季节以及猎取动物的数量。一些国家制定计划配额限制捕猎,另一些国家建立了捕猎配额转让制度。比较各个非洲国家的经验可以发现,不同的政府行为在决定非洲象和其他濒危动物的长期生存机会中如何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南非,政府允许对一些老弱病残的大象进行有控制的剔除性猎杀,并努力加大禁止偷猎的力度来保护象群。津巴布韦通过建立和执行活着的大象和其他野生动物的产权,来最终保护它们免于灭亡。
  • A. C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g499gv.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