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艺术欣赏(art appreciation)、相辅相成(complement each other)、取长补短、变化多端、不可或缺(indispensable)、白马非马(white horse is not horse)、重要条件(important condition)、分镜头脚本、文本具体分析、宇宙飞船(spacecraft)
[单选题]下列飞船中,与"天宫一号"完成首次载人对接任务的是( )。
A. 神舟八号
B. 神舟七号
C. 神舟九号
D. 神舟六号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选项不处以行政处罚的是( )。
A. 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B. 父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C. 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虐待、歧视未成年人
D. 在中小学校园周边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
[多选题]材料:
影视产品挤压纸媒读物是当下一个明显趋势,正推动文化生态的剧烈演变。前者传播快、受众广、声色并茂,具有文字所缺乏的诸多优越,不能不使写作者们疑惑:文学是否已成为夕阳?没错,如果文字只是用来记录实情、实景、实物、实事,这样的文学确实已遭遇强大对手,落入螳臂挡车之势,出局似乎是迟早的事。不过,再想一想就会发现,文学从不限于实录,并非某种分镜头脚本。优秀的文学实中寓虚,虚实相济,常有镜头够不着的地方。钱钟书先生早就说过:任何比喻都是画不出来的。说少年被"爱神之箭"射中,你怎么画?画一支血淋淋的箭穿透心脏?今人同样可以质疑:说恋爱者在"放电",你怎么画?画一堆变压器、线圈、插头?画不出来,就是拍摄不出来,就是意识的非图景化。其实,不仅比喻,文学中任何精彩的修辞,任何超现实的个人感觉,表现于节奏、色彩、韵味、品相的相机把握,引导出缺略、跳跃、拼接、置换的变化多端,使一棵树也可能有上千种表达,总是令拍摄者为难,没法用镜头来精确地追踪。在另一方面,文字的感觉化之外还有文字的思辨化。钱先生未提到的是:人是高智能动物,对事物总是有智性理解,有抽象认知,有归纳、演绎、辩证、玄思等各种精神高蹈。所谓"白马非马",具体的白马黑马或可入图,抽象的"马"却不可入图;即便拿出一个万马图,但是"动物""生命""物质""有"等更高等级的相关概念,精神远行的诸多妙门,还是很难图示和图解,只能交付文字来管理。若没有文字,脑子里仅剩一堆乱糟糟的影像,人类的意识活动岂不会滑入幼儿化、白痴化?可见有了这两条,写作者大可放下心来,即便撞上屏幕上的声色爆炸,汉语写作的坚守、发展、实验也并非多余。恰恰相反,文字与图像互为隐形推手。
一种强旺的文学成长,在这个意义上倒是优质影视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important condition)。(摘编自韩少功《镜头够不着的地方》)
问题:
(1)文中画线处"镜头够不着的地方"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如何理解文中认为的"文字与图像互为隐形推手"?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10分)
A. 参考答案:(1)"镜头够不着的地方"指的是文字超现实的个人感觉承担;文字的思辨负载。(4分)(2)"文字与图像互为隐形推手"是指文字和图像互为基因,二者取长补短,强旺的文学成长是优质影视生产的重要条件(important condition)。影视产品传播快、受众广、声色并茂、还原如真,具有文字所缺乏的诸多优势,文字不仅可以用来记录实情、实景、实物、实事,而且还能做到实外有虚,实中寓虚,虚实相济,虚实相生,文字具有感觉化和思辨化,是影视产品达不到的。没有文字,脑子仅剩乱糟糟的影像,没有影像的记录,文字就显得苍白不生动。因此,文学不会成为夕阳,文字和图像互为表里,相辅相成。(10分)
[单选题]个体通过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和性质而突然察觉到问题解决的办法,这种学习是( )。
A. 试误
B. 顿悟
C. 发现
D. 强化
[单选题]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说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形象地描述了( )过程的基本特征。
A. 艺术发生
B. 艺术创作
C. 艺术欣赏
D. 艺术批评
[单选题]"七色光,七色光,太阳的光彩,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未来。"一束灿烂的阳光照射到下列哪种光学元件上,我们可以观察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
A. 凹面镜
B. 凸面镜
C. 平面镜
D. 三棱镜
[单选题]陈老师讲解《身边的小伙伴--认识人体比例》一课时,在黑板上画了几个不符合人体正常比例的人物。这属于( )。
A. 设疑导入
B. 试错导入
C. 范例导入
D. 观摩导入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g404j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