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建筑结构(building structure)、设计方案(design scheme)、概率密度(probability density)、设计规范(design code)、覆盖层(overburden)、基准面(base level)、第一层(first layer)、临时性建筑(temporary building)、周期长(long period)
[单选题]某场地位于严重液化的故河道侧面,距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的距离约为50m,场地内不宜修建()。
A. 低等级建筑
B. 次要建筑
C. 永久性建筑
D. 临时性建筑(temporary building)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有甲、乙两个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均为15m,甲场地由两层土组成,第一层(first layer)厚度为5m,剪切波速度为100m/s,第二层厚度为10m,剪切波速度为400m/s,乙场地也由两层土组成,第一层(first layer)厚度为7.5m,剪切波速度为150m/s,第二层厚度为7.5m,剪切波速度为250m/s,甲、乙两个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的关系为()。
A. 二者相等
B. 甲场地大于乙场地
C. 乙场地大于甲场地
D. 不能确定
[单选题]某建筑结构自震周期为0.1s,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阻尼比为0.05,该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为()。
A. 0.08
B. 0.12
C. 0.50
D. 不能确定
[单选题]当路线或桥位必须通过或无法避让发震断层时,下述()是正确的()
A. 桥位应垂直断层布设,使桥墩台均匀地分布于断层两侧
B. 路线设计宜采用低填浅挖的设计方案
C. 路线宜布设在破碎带较宽阔,有中央安全岛的部位或断层转折处
D. 当路线必须平行于发震断层时,宜布设于断层上盘上
[单选题]地震波中纵波的特点是()。
A. 周期短、振幅小
B. 周期长(long period)、振幅小
C. 周期短、振幅大
D. 周期长(long period)、振幅大
[多选题]局部突出的地形对地震动参数有放大作用,下列表述中()不正确。()
A. 高突地形中越接近基准面(base level)处反映越强烈
B. 离陡坎和边坡顶部边缘的距离越小,反映越强烈
C. 一般情况下,土质结构的反映比岩质结构小
D. 高突地形顶面越开阔,远离边缘的中心部位反映越强烈
[多选题]下述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的"小震"和"大震"的理解中()是正确的。()
A. 小震烈度即为众值烈度,是发生概率最大的地震,即烈度概率密度分布曲线上的峰值所对应的烈度
B. 一般而言,基本烈度为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众值烈度(小震烈度)的超越概率为63.2%,大震烈度的超越概率为2%~3%
C. 一般而言,基本烈度比众值烈度高1.55度,而大震烈度比基本烈度高1度左右
D. 如基本烈度为6度,大震烈度约为8度
[多选题]对于地震烈度和基本烈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B. 一般地,距震中越近,地震烈度也就越高
C. 基本烈度是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的概率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D. 地震烈度是一个地区进行抗震设防的依据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g33x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