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由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个人收入渠道的多元化,我国目前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663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主观因素(subjective factors)、思想体系(ideological system)、不断发展(continuous development)、客观事物(objective things)、千万富翁(multimillionaire)、高收入群体(high income group)、快速增长(rapid growth)、编年体史书(chronological history writing)、得出结论(conclusion that)、文章内容(contents of articles)

  • [单选题]由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rapid growth),个人收入渠道的多元化,我国目前个人收入总量庞大,据报道,在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分配中,个人收入已占69.1%。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的趋势不断发展,但不是向个人整体性倾斜,而是不均衡地、过多地向社会少部分人倾斜,致使我国涌现出一批高收入群体,出现了一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个人拥有的财富相当可观,这就为我国征收遗产税提供了税源。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

  • A.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的趋势不断发展
    B. 我国涌现出一批高收入群体,他们成为我国征收遗产税的税源
    C. 通过征收个人遗产税来均衡社会财富势在必行
    D. 我国已经具备了征收遗产税的经济基础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下列对文章内容(contents of articles)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根据以下内容,回答下面的题目: 要求你从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你的选择必须与题干要求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经学就是“六经”。再扩展,是十三经。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乐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就是《诗经》、《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这就是经学。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一批。清代重新回过头来再注再疏。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 宋代重视义理,也就是“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濂、洛、关、闽四大家,基本上都回到“六经”,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重归“六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他们抓住了《周易》。所以朱子研究《易》,二程对《易》的研究极高深,张载也研究《易》。张载讲《易》是有名的,但在程颢、程颐面前,他主动让出一席之地。为什么清儒反宋?他们觉得宋儒讲空话。字音都没有念清楚,空谈义理,有什么意思?清儒就指出这个字那个字以前念错了。这样一种功夫,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六经”。 清儒的原话,“读书必先识字”。你说“经”,是哪一本“经”?是古文还是今文?具体是哪一个文本? 所以清儒的功夫在甄别和辨伪,目的是恢复“经”的本原。要恢复本原,必须有小学的功夫。小学的功夫就是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是认字,训诂学是释词,把字词的意思解释清楚。这还不行,还要懂音韵。说这个字,汉代这样读,宋代那样读,清代是这样读的。清儒把“六经”的字一个一个弄准确了。所以要说国学,最主要的应该是经学和小学。要懂经学,就得懂小学。小学是工具和路径,不懂小学,通经之路就走不过去,就没有能力研究经学。 下列有关“经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人若想研究经学史需先了解清代学术
    B. 清儒的最大贡献是对“五经”音义的校正
    C. 对“五经”进行解释、阐释的注疏版本繁多
    D. 辨明字词的读音也是研究经学的必修课

  • [单选题]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chronological history writing)是( )。
  • A. 《春秋》
    B. 《国语》
    C. 《史记》
    D. 《汉书》

  • [单选题]政策和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带有人们的主观意志,或者说是人们意志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行政调节方法运用得是否合理和科学,主要取决于人们主观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取决于人们对客观规律和复杂的经济活动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 A. 行政调节方法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局限性
    B. 政策和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存在不科学性
    C. 应该用经济和法律等其他调节方法取代行政调节方法
    D. 政策和制度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其制定者的主观因素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ey3np0.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