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22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考前模拟考试117

来源: 必典考网    发布:2022-04-28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146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必典考网发布2022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考前模拟考试117,更多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的模拟考试请访问必典考网高级中学语文题库频道。

1. [单选题]以下是某教师对语文课程目标的特征进行的总结,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连续性
B. 阶段性
C. 明确性
D. 固定性


2. [单选题]某教材在《香菱学诗》一课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根据家庭或学校的特点创作一副对联。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体现语文课程功能的多面性,应用名著中提出的作对联的方法
B. 体现了读写结合,在实践中体会香菱学诗的快乐,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C. 要求作对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D. 体现综合性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学习活动


3. [单选题]某教材在“走进自然”的写作课上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踏青,感受不一样的春天。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写作教学中带领学生踏青,搜集真实素材,表达真情实感
B.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生活,体验人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C.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D.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个性表达、有创意的表达


4. [单选题]某新任教师针对如何恰当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这个问题,请教了若干教师,以下是几位教师的建议,其中对教学评价的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A.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但我们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
B. 老师在听完学生的发言以后要马上做出判定,不必由学生来做出评价
C. 评价应以表扬、激励为主,比如“你真棒”“很好”“真不错”
D. 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讲求语言的准确性


5. [单选题]教学《祥林嫂》时,课堂上出现了下面的小插曲:师:在刚才的阅读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身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祥林嫂也有她婚姻生活的经历,那么,现在大家不妨来看一看,祥林嫂到底经历过怎样的婚姻历程呢?生:她的婚姻都不是很幸福。第一次婚姻实际上是做一个童养媳,而第二次婚姻一开始则是被逼的。虽然祥林嫂在第二段婚姻生活中也有快乐,但没有多久她老公就挂了……这位学生还没说完,就被学生笑声打断了。如果你是当堂的语文教师,你将如何处理?()

A. 课堂上我们阅读的是规范的文本,使用的也应该是规范的语言
B. 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挂了”幽默的语言来调动课堂气氛,值得夸奖
C. 对这位学生积极发言应予肯定,但对其缺点也不必避讳
D. 一个“老公就挂了”将整篇文章的悲剧气氛扫得一千二净,这是值得深思的


6. [单选题]下面是某教师教授《长亭送别》一文的课堂实录(片段),阅读后请完成后面的问题。师:我们如果把[端正好]改写成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该如何来描写呢?生:暮秋时节的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百草憔悴,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生:好一幅天高气爽的晴朗秋景图:抬头望,碧空万里,白云飘动;低头看,黄花盛开,遍地金色。天蓝云白,遍地花黄,霜叶如火,色彩斑斓。师:这两位同学的描写截然相反,一个是乐景,一个是哀景,究竟哪一个合理呢?生:我认为哀景更合理,因为原文中有“西风紧”“雁阵”“凋零的黄花”等意象,这样就能很好地传达出女主人公在离别时内心的愁苦之情。生:我认为乐景合理,因为原文中有“蓝天白云”“黄花”“霜林”等意象,从色彩上就给人一种美的感觉。生:老师您也说过用乐景写哀情,更能体现人物内心的悲哀。师:其实刚才大家的争论,正代表了学术界的两种不同的观点,不管是哪一种观点,此时崔莺莺内心的离愁别恨是相同的。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支曲子?(一学生朗读)师:这位同学朗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紧”“染”应该突出。生:应该读出愁苦之情。师:好,我们一齐朗读这支曲子。(学生齐读[端正好])以下选项中对该段教学实录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改写到诵读,不是简单地转承,而是欣赏语言艺术的深化和延伸
B.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了新的知识
C. 课堂上不应该出现争吵,不利于课堂的正常进行
D. 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提升了学生对曲子的领悟能力


7. [单选题]以下是一节作文讲述课的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生:“当李白在青山绿水间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心灵已远离黑暗官场的笼罩”一句,如果照应标题“放飞心灵,书写人生”就更好了。师:好!你帮他改改。生:可以改成“当李白放飞心灵,远离黑暗官场的笼罩时,他在青山绿水间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享受快意人生”,这样就照应了标题中的“放飞心灵”和“人生”。师:大家同不同意?生:同意!改得好!(当场在电脑上修订,投影展示。修改前后对比鲜明)

A. 学生发现问题,当场进行修改,读书能力很强
B. 生生交流和谐,讨论气氛浓厚,乐于展示成果
C. 教师态度模糊.没有主导课堂,只有学生表现
D. 师生互动顺畅,课堂流程明晰,体现师生平等


8. [单选题]阅读《项脊轩志》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呢?我给大家三个数字,“一、二、三”,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给这三个数字各加上几个字,就是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生1: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三位亲人。师:哪两种情感?哪三位亲人?生1:两种情感:一悲一喜;三位亲人:先妣、先大母、妻子。师:“妣”是谁?“大母”又是谁?生2:“妣”是指已故的母亲。师:那已故的父亲又叫什么?生2:考。有个成语叫“如丧考妣”。“大母”就是指祖母。师:为什么在“妣”和“大母”的前面加上“先”字?生2:对死者的尊称。师:写作本文时,归有光的妻子去世了没有?生2:去世了。师:那能否在妻前加上“先”字,称之为“先妻”?生1:不行。“先”是对死去的长辈的尊称,妻子是平辈,应称为“亡妻”。对上述教学实录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
B. 层层递进,思维逻辑紧密
C. 对于文言文中字词的学习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
D. 师生互动流于机械化


9. [单选题]阅读以下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地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讲解诗歌鉴赏课时,我先从分析《东风破》《菊花台》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处开始,引起学生的向往,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便很好。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创设情境是新课导入的唯一方式
B. 学生热爱流行歌曲,以曲导入能极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C. 从中国风乐曲中体会诗歌古典的美
D. 能够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0. [单选题]阅读以下《孔雀东南飞》一课的教学目标,按要求回答问题。【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过程与方法】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feudal patriarch)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对上述教学目标分析不恰当的是()。

A. 教学目标中没有体现能力
B. 教学目标没有体现过程与方法
C. 没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D. 不利于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ewoype.html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