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退休年龄(retirement age)、物价上涨(price rising)、保险金额(insured amount)、直接影响(directly affect)、未雨绸缪(take a)、身体状况(physical condition)、量身定做(made-to-measure)、两个方面(two sides)、启动资金(start bonus)、生活费用(cost of living)
[单选题]杨先生今年45岁,打算60岁退休,考虑到通货膨胀,退休后每年生活费需要10万元,杨先生预计可以活到80岁。为了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杨先生年初拿出10万元储蓄作为退休基金的启动资金(start bonus),并打算每年年末投入一笔固定的资金。杨先生在退休前采取较为积极的投资策略,假定年回报率为9%,退休后采取较为保守的投资策略,假定年回报率为6%。从现在开始,杨先生需要每年另外投入()元资金以弥补基金缺口。
A. 13348
B. 15675
C. 25958
D. 29003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张先生今年的年龄是36岁,他打算到65岁时退休。目前由于物价上涨较快,所以在进行投资规划时不得不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张先生预计退休后每年生活费需要12万元,并预计自己可以活到85岁,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还是很好的。在进行投资规划时,他首先拿出10万元的银行储蓄作为他退休基金的启动资金(start bonus),并打算每年年末投入一笔固定的资金,以保证退休后有足够的资金来消费。
A. D
[单选题]杨先生今年的年龄是35岁,他打算在65岁时退休。他想聘请一个理财规划师为他量身定做(made-to-measure)一个退休规划方案,为的是在退休后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平。杨先生通讨与理财规划师的交流,认为:(1)由于目前的物价上涨水平较高,在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后,预计杨先生退休后每年需要的生活费为12.5万元。(2)杨先生目前的身体状况较好,根据他目前的身体条件来看,预计他可以活到75岁。(3)杨先生为了进行退休规划,准备拿出15万元来作为启动资金(start bonus)。(4)杨先生打算采用定期定额投资方式,每年年末投入一笔资金,一直到他退休。(5)杨先生准备在退休前和退休后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在退休前准备采取积极的投资策略,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为8%,而退休后则采取消极的投资策略,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为4%。
A. A
[单选题]王先生今年的年龄为35岁,他打算65岁时退休。王先生决定聘请理财规划师为其进行退休规划,为的是在退休后仍然能够使其生活水平保持不变。王先生在和他的理财规划师进行综合分析后,初步达成以下共识:(1)由于目前物价上涨水平较高,在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后,预计他退休后每年的生活费为11.5万元。(2)根据王先生目前的身体状况来考虑,预计他可以活到82岁。(3)王先生准备拿出20万元作为退休储备金的启动资金(start bonus)。(4)王先生准备采用定期定额的投资方式,在每一期末进行一笔固定的投资。(5)王先生准备在退休前与退休后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在退休前由于有充足的收入来源,则采取积极的投资策略,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为6.5%,而退休后采取消极的投资策略,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为3.5%。
A. C
[单选题]上官夫妇目前均刚过35岁,打算20年后即55岁时退休,估计夫妇俩退休后第一年的生活费用(cost of living)为8万元(退休后每年初从退休金中取出当年的生活费用(cost of living))。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夫妇俩每年的生活费用(cost of living)预计会以年4%的速度增长。夫妇俩预计退休后还可生存25年,现在拟用20万元作为退休基金的启动资金(start bonus),并计划开始每年年末投入一笔固定的资金进行退休基金的积累。夫妇俩在退休前采取较为积极的投资策略,假定年回报率为6%,退休后采取较为保守的投资策略,假定年回报率为4%。为弥补退休基金缺口,上官夫妇采取每年年末“定期定投”的方法,则每年年末约需投入()元。
A. 54247
B. 36932
C. 52474
D. 64932
[多选题]对于退休者个人而言,退休年龄直接影响退休规划的两个方面(two sides),即()
A. 退休生活的时间长短所带来的退休费用多寡
B. 退休时身体健康状况所需要的医疗费用高低
C. 退休后所能领取的养老保险金额不同
D. 工作时长不同带来的对未来生活水平预期的不同
E. 工作时长不同带来的财富累积数量的区别
[单选题]老张2015年4月1日退休,那么根据我国养老政策的规定,老张属于()
A. 老人
B. 中人
C. 新人
D. 不确定
[单选题]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退休规划原则的是()
A. 收益最大化原则
B. 尽早性原则
C. 谨慎性原则
D. 平衡原则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erz8w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