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2017年11月12日,成绩优异的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769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传统工艺(traditional technology)、应激状态(stress state)、现实生活(real life)、教育事业(educational cause)、重点大学(key university)、孟母三迁(mencius ' s mother moved thrice)、尊师重道、基本准则(basic standard)、社会学家(sociologist)、近朱者赤

  • [多选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2017年11月12日,成绩优异的湖南高三学生小罗因成绩波动被批评并要被通知家长,在办公室将班主任刺死。   ②小罗(同上文)的成绩足以考上一所重点大学,但他只想考取一所二本学校。他的解释是:"我只想过轻轻松松的生活。"   ③没有数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中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   ④宁吃高考苦,不留终身憾!(某校高考励志口号)   ⑤我是教师/我拒绝把我比作灵魂的工程师……不要给我戴上神圣的光环,再用世俗的眼光把我的人格蔑视贬低……(网络流行诗《我是教师,我拒绝》)   ⑥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   综合上述六则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说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 A. 【参考范文】教育三境界 德国教育家雅尔贝尔斯在《教育的意义》一书中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教育事业距离灵魂的高度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每个人都如一颗珍珠,而教育应让它焕发出莹润珠光,照亮生命。 明析教育的标准,为第一境界。 何为上品明珠?非视其色、抚其质、量其大小,而应视其莹润之本质也。高考是现今中国教育的最大分水岭,有了高考的漂亮成绩,就有了体面的大学与专业,"宁吃高考苦,不留终身憾"之类的口号也就层出不穷了。然而把上大学看作人生最大的理想,则太过短视,教育的目的绝非分数。哲人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教育的成功标准应是人格的塑造,是生命的深远与丰富。评判教育,浅薄的升学率与就业率不足为据,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应以人为本。 坚守教育的底线,为第二境界。 明珠之璀璨润泽,皆是沙粒痛苦转变的结果。教育有诸多方面,涵盖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等,其范围之广难以一言蔽之。然而教育必须坚守的底线是对基本人格、品德的培养,道义是最高标准,守法是基本底线。湖南学生弑师案在社会上引发轩然大波,因老师的几句批评而以利刃杀人,可见小罗品德的缺失、人性的异化,教他考取重点大学,不如教他尊师重道、敬畏生命。古人程门立雪、视师如父,大儒宋濂对待老师"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而今却有学生弑师,两相对比,愈发鲜明。更加让人知道道德是人之基本准则(basic standard),教育立本为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德之根必须扎牢扎深,教育底线必须坚守。 探求教育的可能,为第三境界。 明珠还未形成,便有无数可能。教育更高的要求是引导一双双懵懂迷惑的眼瞳探求生命的可能。韩寒的父亲曾"不靠谱"地带着一家人去西藏,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高原反应、一路险情让母亲与同行老人对他的"疯"埋怨不解。在韩寒长大后,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别样惊险的出游让世界在韩寒面前展开了一角画卷。他脱离束缚,看到了生命的丰富可能;一路求索,永葆天真自然和生命的纯粹质地。教育就应该让人看到这个世界的无限可能,并鼓舞人们去探求、去实现。永远在路上、永远求知若渴、永远热泪盈眶。拓宽延展有限的生命,是教育永远应该探求的。 教育三境界,要我们关注脚下,守住初心,不触底线,让行者无疆,可能无限!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
  • A. 生产劳动
    B. 模仿
    C. 语言
    D. 动物本能

  • [单选题]当代生物社会学家(sociologist)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 )。
  • A. 个体本能
    B. 外在环境
    C. 机体成熟
    D. 基因复制

  • [单选题]"情急生智"所描述的情绪状态是( )。
  •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理智

  • [多选题]简述美术课标中第四学段“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的学习活动建议。
  • A. 【参考答案】(1)对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尝试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美术欣赏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 (2)通过查阅或搜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中外著名美术家及流派。 (3)通过观摩和讨论,分析设计作品的实用性与审美性。 (4)通过观摩录像或邀请当地工艺美术家、民间艺人,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的制作方式与特点。 (5)欣赏中外优秀的建筑作品,并结合当地的建筑与环境,进行评述,体会建筑、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 (6)欣赏书法与篆刻作品,感受其特征。 (7)欣赏新媒体艺术作品,了解科技发展与美术创作的关系。 (8)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及相关图片报道,进行简单的解读、分析和评述。

  • [单选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活动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eqqq90.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