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理性主义(rationalism)、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森林资源(forest resources)、政治体制(political system)、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保护意识(protection consciousness)、行之有效(effective)、严重破坏(severe damage)
[单选题]在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中,揭示现代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的模型是()
A. 机构—制度模型
B. 精英决策模型
C. 集团模型
D. 政治系统模型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具体到一个政治体系来说,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因素是()。
A. 价值观的更新
B. 道德意志的强弱
C. 期望目标的改变
D. 社会结构的变迁
[单选题]使我们能够窥视在多元政治体制里如何在集团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据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政策模型是()。
A. 机构—制度模型
B. 集团模型
C. 精英模型
D. 理性主义模型
[单选题]下列政策手段中不是用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是()。
A. A、关税壁垒
B. B、“绿色壁垒”
C. C、举证壁垒
D. D、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
[单选题]预测工作的任务是,对政策所依赖的()作出判断,同时预见政策对未来社会状况的作用后果。
A. A、综合环境
B. B、当前环境
C. C、不可知环境
D. D、未来环境
[单选题]在田野调查中人们惊异地发现,很多国家的部族和村民对自然资源都曾经具有高度自觉的保护意识(protection consciousness),有一套颇为严格的保护规则以及行之有效(effective)的“监查”制度。他们对于村寨的自然资源都实行规划,并对开发林产品的方式和进度进行严格的限定。例如,神林是神灵居住的地方,由于时代传说擅自进入神林者或者破坏神林者将会蒙受灾难,因而人们既不敢冒险入内,更不敢动其一草一木,所以神林始终能保持原始的面貌;坟山是祖先游弋之所。山地民族对于坟山的保护极为重视,不能在坟山砍树放火;风景林是为了美化村寨环境而加以保护的森林;凡供人们利用的河流、小溪、泉水周围几百米范围内都被划为水源林;此外还有护道林和轮歇地等。如果谁破坏了“保护区”的环境或者不按照限定砍伐“保护区”的竹木,那么村寨的头人便将按习惯法给予惩处。通常的处置办法是罚款罚物,情届轻者罚烟、酒,重者罚猪、牛。但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很多国家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对森林资源实行了国有化,原先的护林人变成了盗伐者。国家或者雇佣不到足够的林务官员监管,或者林务官员因为工资较低接受贿赂成为常规的收入补充方式,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severe damage)。
A. C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ej6j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