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必典考网发布"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教师资格证-初中音乐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必典考网初中教师资格频道。
[多选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点评。
【课题名称】《丰收时节》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丰收时节》及综合创编
【主要目标】
1.学习维吾尔族基本舞蹈动作,感受"赛乃姆"节奏。
2.通过欣赏、创编、表演等实践活动,围绕"丰收时节"主题,尝试创作和表演,体会舞台表现的综合性特征。
(其他目标略)
【学时】1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
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作品赏析--天山脚下的《丰收时节》
(1)学习与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特色
师:示范维吾尔族舞蹈片段。
师问: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老师的动作在表现什么?心情如何?
(师生交流)
生:尝试模仿"摘葡萄"舞蹈动作。
师问:你们的动作与老师刚才的动作有何不同?
(师生交流)
师:指导学习"摘葡萄"舞蹈动作。
(手部动作、脚步动作、方位)
生:舞蹈实践,感受"赛乃姆"及其典型节奏。
(2)欣赏舞蹈视频《丰收时节》
师问:作品运用了哪些舞蹈动作、哪些舞台表现手法来展现收获的喜悦?
(板书:舞蹈动作、舞蹈队形、舞蹈形式、道具、布景、灯光)
师生交流舞台表现形式对"收获"这一舞蹈主题的塑造作用。
2.创编与实践--《收获时节》
师:出示创编主题"收获时节",布置创编分组及要求。
(舞蹈组、配乐组、灯光组、布景组、摄影摄像组)
生:分组实施创作实践,教师指导。
生:创作展示,各组共同表演《收获时节》。
三、小结(后略)
A. 【参考答案】
该课例是一个相对丰富的案例,但也有部分内容需要更加合理的设计。
优点:
(1)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模仿维吾尔族舞蹈,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2)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每一步都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刻带领学生参与课堂,进行舞蹈动作表现;同时,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创编活动,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体现了"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这一课程理念。
(3)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我国新疆舞蹈动作进行细致的展示与讲解,同时在舞蹈练习过程中,请学生模仿"摘葡萄"的动作,学习舞蹈的同时,传达着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体现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课程理念。
缺点:
欣赏环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带领学生欣赏乐曲,又要带领学生进行创编活动,但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舞蹈动作教授为主,将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在一起,虽然体现了"学科综合",但在"突出音乐特点"上有所缺失,没有带领学生更好地聆听与欣赏乐曲,这种做法与音乐课程理念"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相违背。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常用途径的是( )。
A. 心理辅导课程
B. 教育教学渗透
C. 精神治疗
D. 心理咨询
[单选题]把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使之简约化、系统化,并组成课程,编成课本,引导学生学习。这表明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
A. 直接经验
B. 书本知识
C. 间接经验
D. 传统知识
[多选题]根据歌曲《嘎达梅林》,运用新课程理念,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歌唱教学环节。
A. 【参考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嘎达梅林》这首歌曲以及歌曲内容,逐步对民族英雄产生敬佩之情,并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比较的方式体会歌曲表达的英雄情感。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曲歌唱方法及正确地理解歌曲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带感情演唱歌曲。
【难点】学习长音的保持,并体会歌曲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电影《嘎达梅林》片段,学生看完后各抒己见表达感受,教师总结。
“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1929年,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牡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歌曲《嘎达梅林》就吟唱着这样一个英雄事迹。
(二)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2.学唱乐谱,教师及时进行范唱,注意长拍地方,唱够拍并保持声音稳定。
3.加入歌词演唱,注意气息的沉稳,教师注意及时纠错。
4.教师弹琴伴奏,学生集体完整唱一遍。
5.本作品以一个英雄的传奇表现了蒙古族人们反抗封建统治的英勇和顽强的精神,为后世很多文艺形式所引用。学生体会本曲的中心情感,并跟着录音伴奏有感情的演唱。
(三)课堂拓展
《嘎达梅林》创作初期实际是一曲交响诗,是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一部中国作品,国外的许多著名乐团曾经演奏过这部作品。
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听听同一题材不同音乐表演形式是如何演绎这部传奇,分小组讨论。
四、小结与作业
搜集英雄故事,欣赏刻画英雄的音乐,学习英雄表现出的精神。
[单选题]在一堂数学课上,同学们就其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此时,老师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 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B. 及时干预,强行制止学生争论
C. 暂停教学,即时请教专业人员
D. 不加干预,让学生继续争论
[单选题]"七色光,七色光,太阳的光彩,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未来。"一束灿烂的阳光照射到下列哪种光学元件上,我们可以观察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
A. 凹面镜
B. 凸面镜
C. 平面镜
D. 三棱镜
[单选题]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报纸的用途",学生给出"学习用""包东西"等各种各样的答案,这里考查的是创造性思维的( )。
A. 流畅性
B. 灵活性
C. 独创性
D. 颖性
[单选题]在音乐发生移调时,儿童仍然能够辨别旋律的轮廓。这种建构知识的方式是( )。
A. 顿悟
B. 守恒
C. 刺激
D. 泛化
[单选题]首创"水磨腔"并被后人奉为"立昆之宗",有"曲圣"美誉的戏曲家是( )。
A. 魏良辅
B. 马连良
C. 王实甫
D. 关汉卿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e7v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