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社会公德(social morality)、内部言语(inner speech)、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重要性和必要性(importance and necessity)、波茨坦会议(potsdam conference)、《波茨坦公告》(the potsdam proclamation)、第一次亚非会议、文章内容(contents of articles)、雅尔塔会议(yalta conference)
[单选题]中印等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会议是( )。
A. 雅尔塔会议(yalta conference)
B. 开罗会议
C. 波茨坦会议
D. 万隆会议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常言道:"数子十过,莫如奖子长。"这句话启示我们,教育应该坚持( )。
A. 以情感体验为主
B. 以说服教育为主
C. 以实践锻炼为主
D. 以表扬激励为主
[单选题]小王毕业后前往边远贫困地区,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依法应对小王( )。
A. 提出表扬,且医疗要高于当地国家公务员的待遇
B. 给予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
C. 予以补贴
D. 颁发荣誉证书,家属享有相应特殊待遇
[多选题]材料: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苏格拉底的论述并没有说服所有人,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一一"道德可教吗?"
请以依据材料含义进行写作。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书写。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A. 【参考范文】论道德养成途径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获得。在《普罗泰戈拉篇》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这与他的"美德即知识"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我认为道德养成的途径有三条: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基本知识的传授、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
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
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一一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在语文的学习中,个体常常会沉醉于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
一个人的道德。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从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
最后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的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道德是每个人应追求的品质,但道德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氛围,不但要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单选题]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 记忆知识
B. "发现"知识
C. 积累知识
D. 搜集知识
[单选题]天空有大片云彩飘动时,我们看到月亮好像在云彩中穿行,而云彩好像没动,这是哪种运动的知觉现象?( )
A. 真动
B. 似动
C. 幻想
D. 自动
[单选题]对同一类型的问题寻找不同类型的答案可以培养学生具有( )。
A. 活动性
B. 独创性
C. 目的性
D. 变通性
[单选题]苏联学者加里培林提出智力技能按阶段形成,即( )、物质或物质化动作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阶。
A. 认知一定向阶段
B. 动作初步形成阶段
C. 动作的定向阶段
D. 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
[单选题]力求在本学期获得好成绩,争取拿到奖学金,属于( )。
A. 间接远景性动机
B. 直接近景性动机
C. 高尚动机
D. 认知内驱力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dv0lg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