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全面发展(all-round development)、教材内容(textbook content)、因材施教、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教书育人、建设者和接班人(builders and successors)、循序渐进原则(principle of process)、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builders of socialist cause)、提高民族素质(enhance national quality)、《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builders of socialist cause)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enhance national quality)的使命。
A. 技术人员
B. 专业人员
C. 专职人员
D. 知识分子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墨子在教育学生时注意"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
A. 循序渐进
B. 因材施教
C. 全面发展
D. 自主探究
[多选题]狭义的德育是指家庭德育。( )
A. ×
[单选题]教师对学生持有积极的期待,学生就会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这种效应称为( )。
A. 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近因效应
D. 皮格马利翁效应
[多选题]简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A. (1)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他认为人有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他还提出了著名的“两种工具”说,即物质生产的工具和精神生产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物质生产的工具指向外部,引起客体的变化;精神生产的工具则指向内部,影响人的心理结构和行为。(2)心理发展的实质。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白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他提出心理机能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有四个:①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②抽象一概括机能的提高;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3)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发展水平,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4)内化学说。维果斯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他认为,运用符号可使心理活动得到根本改造。具体地说,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化过程中,语言符号系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dpv93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