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必典考网发布"钟老师在班上设立"进步展示台",分类展示在不同方面有进步的学生"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必典考网高中教师资格频道。
[单选题]钟老师在班上设立"进步展示台",分类展示在不同方面有进步的学生。这表明钟老师( )。
A.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B. 不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C. 不注重与学生家庭密切联系
D. 不主动与教师密切合作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童年期的年龄阶段是( )。
A. 1~3岁
B. 3~6、7岁
C. 6、7岁-11、12岁
D. 11、12岁至14、15岁
[单选题]建立家长QQ群是班主任实现( )角色的工作方法。
A. 班级工作的领导者
B. 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C. 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D. 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
[单选题]课堂教学是教学的( )。
A. 唯一组织形式
B. 重要组织形式
C. 基本组织形式
D. 辅助形式
[多选题]以下是某老师在备《辛亥革命》一课时,对辛亥革命思想基础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请在观察案例后回答:
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板书)
师:“山雨欲来风满楼”,在辛亥革命爆发前,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做了大量的思想宣传和动员工作,使民主革命的思想广泛传播,他们向西方学习,提出“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思想,同改良派论战,又一次掀起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必要性。
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并提出问题)三民主义是怎样提出来的?内容是什么,核心是什么,性质如何?
学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先生将其宗旨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其核心是民权主义,是当时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师:(情景设置,把学生分为改良派和革命派,利用相关材料进行论战)
师:通过论战,使更多人冲破改良思想的束缚,投身革命,壮大了革命的力量。康有为、梁启超先生曾是戊戌变法的领袖,时代的弄潮儿,但在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时候却成了历史发展的绊脚石。我们从康有为、梁启超先生的行动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学生:思想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
问题:
(1)该教师在讲解这一板块时运用的最典型、最特别的是哪种教学方法?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该教学方法的认识。
(2)你觉得该教师在对这一板块进行讲解时的情景设置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
A. (1)情境实践教学法。
情景实践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之下,以历史问题为主线,以师生深入历史情景为前提,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特征的一种教学。
材料中使用了角色情景类的情景实践教学法,将学生分为改良派和革命派,让学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论战,在创设历史人物必然性心理活动的特定背景下.学生通过这种心理活动的必然性充当历史的“当事人”,去“导演”历史。教师在适当时候进行引导,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理解课堂的重难点知识,材料中教师通过问题对学生的思考角度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对辛亥革命思想基础的内涵有更好的理解。
材料中学生能够很好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并按照正确的思路进行积极思考。说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有兴趣地参与课堂学习交流中,让学生在如临其境的感觉中,进行历史的体验和思维,激发求知欲和情感,培养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2)该教师的情景设置有欠妥当。
首先,将学生分为两派论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代入感。但该教师的做法仅进行了分组,并没对论战的背景和内容进行规范,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易发挥过度,使得论战的内容偏离原有方向。应限定论战的三个范围“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此外,情境创设要有启发性,论战扮演完毕后应让学生通过论战思考结果如何,而不是老师直接总结。这里教师的总结也偏离了原来的主题,即辛亥革命的思想背景。
因此,该教师的做法是不妥的。应限定内容范围,对学生的情境设置进行指导,并在最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论战后群众会站在哪一边,引出接下来的授课内容。
[单选题]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
A. 认知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资源管理策略
D. 精细加工策略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dmp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