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生活环境(living environment)、能量消耗(energy consumption)、社会公德(social morality)、预防为主(prevention first)、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修改意见(amending opinion)、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activity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卫生工作方针(health service policy)、第二手资料(secondary source data)、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单选题]文献法收集的资料是
A. 第一手资料
B. 第二手资料(secondary source data)
C. 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secondary source data)都有
D. 原始资料
E. 从发表的文章中收集资料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在我国历年的卫生工作方针(health service policy)中,从未改变的是
A. 以农村为重点
B. 预防为主
C. 依靠科技教育
D. 动员全社会参与
E. 中西医并重
[单选题]规范文化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是
A. 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
B. 影响人类的劳动条件
C. 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D. 支配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
E. 干扰人们的心理过程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的是
A. 家庭健康教育
B. 城市社区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C. 创建健康城市的宣传教育
D. 社会公德和卫生法律法规教育
E. 以上都是
[单选题]在传播材料预试验中,听取有关领导对该材料的修改意见属于
A. 可读性试验
B. 重点人群调查
C. 把关人调查
D. 问卷调查
E. 问卷质量考核
[单选题]21世纪健康促进的重点不包括
A. 保证促进健康所需的基础设施
B. 增加对健康发展的投资
C. 巩固和扩大健康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
D. 减少赋予个人权力
E. 提高全社会对健康的责任感
[单选题]下列哪项关于发病率的论述是正确的
A. 发病率是用于描述疾病分布、测量危险度(计算RR值等)以探讨发病因素及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B. 理论上只有存在发病风险的人口才作为发病率计算的分母,分子是一定时期(一般指年)内的新发病人数,若在观察期间某人多次发病,则应多次计为新发病例数。发病时间很难判定时,可以用初次诊断时间作为发病时间
C. 发病率的高低受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等的影响,可按上述特征分别计算,即发病专率。在对不同地区进行率的比较时,应考虑年龄、性别等的构成,进行率的标准化
D. 对于癌症、结核病之类的疾病有时早期并无自觉症状,发现病人的方法(如普查还是报告)等对发病率的影响较大,还应注意疾病的漏报率和随访率对发病率的影响
E. 以上都正确
[单选题]用某新药治疗急性腹泻患者31例,一周后痊愈25例,由此可认为
A. 新药疗效好
B. 该新药疗效一般
C. 该新药只有近期疗效
D. 此治疗例数少,可用置信区间推论治疗情况
E. 无法说明该新药疗效是否有意义
[单选题]特殊毒性不包括
A. 致突变
B. 急性毒性
C. 致癌
D. 致畸
E. 生殖毒性
[单选题]目前公认的确认动物致癌物的方法是
A. 小鼠肺肿瘤诱发试验
B. 小鼠皮肤肿瘤诱发试验
C. 雌性大鼠乳腺腺诱发试验
D. 大鼠肝转变灶试验
E. 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
[单选题]肺炎的营养治疗原则
A. 适量能量、低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
B. 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丰富足量矿物质
C. 控制能量、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低脂肪
D. 控制能量、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脂肪
E. 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
[单选题]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孕中期妇女蛋白质RNI应增加( )
A. 5g
B. 15g
C. 20g
D. 25g
E. 30g
[单选题]反映体内最近期、近期、远期功能硒水平的指标分别为
A. 血小板、血浆、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activity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B. 血小板硒、血浆硒、红细胞硒、发硒
C. 血浆、血小板、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activity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D. 血小板硒、红细胞硒、血浆硒、发硒
E. 红细胞、血浆、血小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activity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多选题]成年人机体能量消耗主要用于
A. 生长发育
B. 基础代谢
C. 疾病能量代谢
D.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E. 活动与各种劳动
[多选题]适宜食品冷藏的温度是
A. 0~15℃
B. 4~8℃
C. -2℃
D. -4℃
E. 17℃
[单选题]泄泻初起的治疗不宜采用( )
A. 分利
B. 消导
C. 清化
D. 固涩
E. 疏解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dlpxp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