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幼儿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严格要求(strict demands)、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因素(positive factors)、电脑游戏(computer game)、不断发展(continuous development)、因材施教原则、年龄阶段(age stag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书香门第
[单选题]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某小学教师不得在课堂上点评学生的作品。该园的做法( )。
A. 正确,学校有权对教师提出工作要求
B. 正确,学校应该满足学生的自尊需求
C. 不正确,学校侵犯了教师的专业权利
D. 不正确,学校限制了教师的言论自由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的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性目标是( )。
A.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B. 进入高等教育强国行列
C. 进入继续教育强国行列
D. 进入幼儿教育强国行列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与"青岛--珠海"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
A. 新疆--边疆
B. 大象--老鼠
C. 植物--水仙
D. 西瓜--水果
[单选题]某高校外语教研室新招进五位外语老师,每位老师只教授一门外语。并且满足以下条件:(1)如果小钱教德语,那么小孙不教俄语;(2)或者小李教德语,或者小钱教德语;(3)如果小孙不教俄语,那么小赵不教法语;(4)或者小赵教法语,或者小周不教英语。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以得出"小李教德语"的结论?( )
A. 小钱教德语
B. 小孙不教俄语
C. 小赵不教法语
D. 小周教英语
[单选题]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联结说的三个定律。( )A.正确B.错误
A. A
[单选题]根据富勒等人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衡量教师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够自觉关注( )。
A. 生存
B. 情境
C. 未来
D. 学生
[多选题]材料:周老师总是认真给学生写评语,把它作为教育学生的途径。他给班上一名淘气的学生写了一首打油诗:“小赵同学有头脑,就是不爱用正道;上课爱做小动作,插话接舌瞎胡闹;学习态度不太好,学习成绩不大妙;你若聪明应知道,有才不用是草包;劝你来期赶紧改,否则成绩更糟糕。”小赵阅后哈哈大笑,也回老师一打油诗:“老师写得好,老师写得妙;小赵一定改,决不当草包;不做小动作,头脑用正道;若是做不好,随你老师敲!”小张迷恋电脑游戏,周老师用心良苦,巧妙地把他比喻为电脑,给他的评语是:“该主机硬盘超过80G,内存2G,运行绝大多数游戏非常流畅、反应灵敏;显卡强大,画面质量甚高;整体配置非常优良。但该机音效卡设定不良,常常该出声时没声音,该安静时却发出杂音;另外屏幕保护时间设定过短,老师一分钟没动作,就进入休眠状态。修理修理,还是好用的。”后来,小张改掉了迷恋游戏的毛病,对电脑硬件也产生了兴趣。小黄语文水平高,但有些浮躁,周老师给他写了如下评语:“汝生于书香门第,通达明理,开朗乐观。时有非常之事,亦曾处之泰然,好学善守。然汝时有蹉跎之意,散惰顽甚。若不熟读圣贤之书,以致学识浅薄,泯然众人,岂不哀哉,痛哉!”小黄阅后,心服口服,下定决心,坚持勤奋读书。问题:(1)周老师给学生写的评语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9分)(2)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9分)
A. (1)材料中周老师给学生写的评语体现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和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2)第一,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进行德育时,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材料中,周老师针对三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针对性的评语,有的放矢,符合学生的心理,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第二,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周老师从小赵同学聪明这一积极因素出发,引导其认识到学习态度不好这一缺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小张对电脑有强烈的兴趣,周老师从电脑运行相关原理出发,教育小张改变自己的错误认识。小黄语文水平高,周老师用文言评语引导其踏实学习。第三,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教育者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材料中,周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粗暴地加以批评指责,而是能够尊重学生的人格,采取趣味性的评语不仅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和尊严,而且在评语中对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多选题]简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A. (1)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他认为人有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他还提出了著名的“两种工具”说,即物质生产的工具和精神生产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物质生产的工具指向外部,引起客体的变化;精神生产的工具则指向内部,影响人的心理结构和行为。(2)心理发展的实质。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白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他提出心理机能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有四个:①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②抽象一概括机能的提高;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3)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发展水平,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4)内化学说。维果斯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他认为,运用符号可使心理活动得到根本改造。具体地说,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化过程中,语言符号系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dgjl93.html